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返台投资 配偶就业子女教育成大问题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江今叶台北6日电)近几年来,政府积极鼓励大陆台商返台投资,效益一直不如预期。台商与台籍干部今天分析,除了投资项目不明确,中国籍配偶来台的就业权以及子女教育衔接,也是台商考量的主因。

身为第一个回台投资的台商协会会长,中国大陆吉林台商协会会长郑越才感叹,“不是每个人都跟我一样幸运。”

熟悉东北一带台商发展的郑越才说,东北台商多半从事制造业,但这几年来,中国重工产品生产过剩,加上中国官方重点扶植特定企业,台商很难抢到订单,即使想合作成为配套厂,也常因为“血统不纯”,遭到拒绝。过去中国大陆整体经济表现亮丽,台商多半还能有所获利,“但这些年来越来越难活下去了”。

他表示,人民币的飙升,让台商的生产成本升高,加上今年年初,中国官方宣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外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所得税法合一、调降出口退税率等,都让台商苦不堪言。政府吸引台商回流的“鲑鱼返乡”政策,引起台商高度关注。

不过,海峡交流基金会11月底在金门举办的福建台商权益保障研讨会上,就有不少台商反映,政策内容不明确,产业项目、规划条件都没有清楚规划,让他们无法找到适当的窗口。还有台商私下说,政府只关心大企业要不要回台投资,对他们这些中小企业根本不关心,规划的很多项目都不是他们做得来的。

除了政策不具吸引力外,让中小企业主与台籍干部更担心的,是人的问题。

郑越才说,很多东北台商抱怨,自己的大陆籍配偶来台后,前两年的团聚期间、接下来的4年依亲居留期间原则上都不准工作,必须取得“长期居留证”才拥有正式的工作权。尽管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宣布将取消团聚规定,“但法什么时候能修还是问题”。

子女教育衔接也是大问题。在深圳一家台资企业担任业务经理的陈世杰,有两个分别念中一(国一)与小四的小孩。当初因为申请不到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又负担不起动辄2、3万美元一学期的国际学校学费,决定将小孩送到大陆当地学校就读。

陈世杰说,公司因为深圳工厂紧缩,要调他回台湾,但小孩的教育让他头痛,因为孩子从小在大陆生活,看的、学的都是大陆那一套,让他们回来就学,仅是近代史课程就有极大的差异,“他们怎么考得赢台湾同学?”

想回台湾工作的陈世杰,希望政府能为这群在大陆当地学校就读的台湾子弟设立课程接续课程,或是在暑假转学前夕,成立类似华侨中学的学校,专门提供在大陆教育体系求学的台湾学生一个教育衔接的机会,让孩子顺利进入求学体系,父母亲也才能无后顾之忧,专心拼经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