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趨緩暨通膨壓力 考驗央行貨幣政策

標籤:

【大紀元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十一日電)今年初美國聯準會(Fed)降息5碼,聯邦資金利率降至3%,台美利差拉近,資金可能回流。央行三月份即將召開理監事會,學者認為今年在國內外經濟成長放緩,通膨壓力未解除下,中央銀行更應善用貨幣政策。

由於亞洲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居高不下,中國遭受50年來最嚴重雪災,糧食價格飛漲,助長通膨;澳洲消費物價攀抵16年來高點,南韓今年1月消費物價創下逾3年來最大增幅。外界預期,亞洲各國央行若想要尾隨美國聯準會降息,恐難上加難。

由於去年底中央銀行調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各調升 0.125個百分點,調高後利率水準分別為 3.375%、3.75%和 5.625%,這也是央行在2004年10月以來,第14次升息,三年多來總共升息2個百分點。

國內學者表示,台灣央行在去年底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總裁彭淮南表示,升息後實質利率還未達中性利率水準,似乎透露出今年仍有升息的可能。

到底三月間召開央行理監事會議,中央銀行是否有再升息的可能?

渣打銀行環球市場助理副總符銘財表示,台灣出口成長略為放緩,央行去年底調降貨幣總計M2目標區至3%至7%區間,此舉說明央行擔憂物價上漲壓力,今年即使升息,空間已不大。

另外,渣打銀行日前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預估質,將台灣今年GDP成長率由3.8%下修至 2.7%至2.8%間。

符銘財預測,今年台灣GDP不如去年的水準,主因為與美國經濟連動有關,台灣上半年的GDP可望維持4%的水準,但是下半年景氣可能大幅下修,全年GDP預估在2.7%至2.8%。

另外,若單從去年台灣對美國直接出口分析,實質出口負成長0.8%;即可知當歐美景氣下滑,對台灣的影響力道。他預期,央行不升息的機率高。

不過,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表示,國內金融環境尚稱穩定之際,央行沒有理由不升息。

央行官員透露,三月份召開的理監事會,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將是升息與否的考量重點,利率水準是由央行理監事達成共識,最後才做出的共識決。

在全球飽受通貨膨脹所苦之際,央行理監事此時正密切注意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動情形,在參考國內各項經濟數據之餘,如何使用貨幣政策,也正考驗央行的決策智慧。

相關新聞
澳洲央行再升利率 貸款戶雪上加霜
歐洲中央銀行維持基本放款利率不變
英央行宣布降息一碼 成5.25%
通脹下英國央行降息歐洲央行不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