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中的志願者們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大紀元華府蕭陽報導)美國大選通常會有很多義務志願者做義工,瞭解他們的想法或許能讓人更好的把握美國選情的脈搏以及美國式民主的運作。我們來看看華盛頓DC的報導。

2月12日是華盛頓DC,以及附近的 馬里蘭州,弗吉尼亞三地美國大選初選的日子。這一天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經濟系博士生安娜晚飯只吃了一個蘋果,因為她從中午起就一直在忙於做競選義工,挨家挨戶的敲門提醒人們去投票,她的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8點投票站關門為止,之後她和另外一位義工丹尼趕到義工的集合地點,一個大的傢俱店的停車場,得知去一家酒店參加晚上的勝選聚會。勝選聚會通常競選雙方都會舉行,是雙方的支持者參加的,一起聊天並等待選舉結果。

安娜說她自己一向比較中立,但是今年是她第一次註冊成為民主黨支持者,並且樂於鼎立支持她所中意的候選人,包括每隔一天捐出10塊錢,以及花時間做競選志願者。在DC附近三州初選之後,接下來的俄亥俄州以及德克薩斯州初選中,她說因為路途太遠,她不會前往,但她會做電話義工,打電話來敦促選民投票。

是甚麼促使安娜和丹尼為競選做義工的呢?

「因為他(歐巴馬)讓人有所啟迪,我希望他能贏。喜歡他(歐巴馬),我樂意花自己的錢,時間,精力來幫他。為甚麼?(因為)我很喜歡他,他是個很棒的候選人,會是個很棒的總統。」

記者:「你聽了很多他的演講嗎?」

安娜:「是,我聽過幾乎他所有的演講。不過重複的挺多的 (笑)。我覺得他不一樣,他比其他候選人(立意)都高。」

丹尼:「我為其他人助選過,所以這不是我的第一次。我覺得歐巴馬是那種三四十年才出一個的(總統候選)那種人,他可能帶來下一步這個國家的改變。比如從林肯算起,1860年代,到羅斯福,20世紀初,FDR, 1930年代的,然後是肯尼迪,1960年代,里根,某種程度上也是,他是共和黨,但是他真的改變了這個國家的方向。不是所有總統都能做到,你可以列舉所有他們之間的所有總統,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改變這個國家的方向。他們也都不錯,有的不太好,但是有他們帶來的改變是增進式的。而每過三四十年,就有一個總統出來,能夠定義那一代,定義接下來的20年國家的走向。歐巴馬可能是這種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超級星期二初選後希拉蕊與馬侃代表人票領先
麥凱恩占鰲頭奧巴馬和希拉里平手
麥凱恩奧巴馬為伊利諾伊初選贏家
超級星期二 民主黨新墨西哥州戰況空前慘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