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國內線航空要生存 減供給或創需求

遠航財務危機後之省思專題報導 (三)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遠航財務危機後之省思專題報導 (三)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七日電)遠東航空公司因財務危機,已向法院聲請公司重整,對其他三家國內線航空公司來說,雖無財務問題,但面臨經營不易的大環境卻相同。專家認為,在大環境不理想下,國內線航空公司要存,不是減少供給,就是創造需求。

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范志強表示,包括遠東、復興、華信及立榮四家以國內航線為主的航空公司,這幾年都面臨外在環境不利發展的同樣問題,除了地面交通運輸愈來愈便利外,油價高漲讓航空公司經營成本倍增。

不過,范志強說,在航空市場萎縮時,航空公司都採取縮小經營規模,減少航班,改用小飛機,但四家國內線航空公司中,只有遠東沒有小飛機,加上遠東有太多業外投資,且都虧損嚴重,真正拖垮遠東的應該是內部體質。

范志強坦言,國內線航空公司的生存愈來愈困難,主要是供給大於需求,要讓航空公司拓展生存空間,除非減少供給,或是擴大需求。

所謂減少供給,他說,就是讓市場決定航空公司家數;創造需求,目前之計,唯有與中國直航。

范志強同時表示,直航並不是萬靈零丹,但總會比現在國內市場逐漸縮小,亞洲區域航線拓展有限下,多增加一些市場空間。

另外,成大交通管理系教授戴佐敏表示,航空具有帶動經濟附加價值的效用,國內航線再萎縮,仍有存在一定量的需要,因為若從交通工具的平衡性來看,如果西部航線全部退出市場,幾乎沒有與高鐵速度可以匹敵的競爭對手,無異形成另一種壟斷。

由於兩岸直航是業者期盼多年的夢,高鐵創造台灣西部走廊一日生活圈,戴佐敏認為,兩岸直航也可創造兩岸的一日生活圈,尤其台灣優於中國的管理制度、文化素養,更容易吸引國外業者在台灣經營兩岸業務,增加更多工作機會。

不過,戴佐敏也說,兩岸直航純粹是政治問題,民航主管機關、民航業者都只能等待。

中華技術學院航空服務管理系助理教授凌鳳儀認為,台灣國內航線不致於全部消失,西部航線最後可能會維持台北–高雄線的基本量,東部及離島航線不受高鐵衝擊,但若只靠東部或離島航線,也無法養活航空公司,航空公司還是要飛出去。

凌鳳儀也認同,兩岸直航不是航空公司未來發展的萬靈丹,但總比坐以待斃好,一旦開放與中國直航後,航空公司應思考的是如何把餅做大,畢竟直航後要面對的競爭對手還有中國的航空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