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長面臨社經壓力

標籤: , ,

【大紀元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吉妮編譯報導) 就在美國經濟衰退成為全球要聞之際,已有學者也開始提醒不要忘了中國經濟也有可能朝衰退的方向前進。中國嚴重的通膨問題、改革開倒車、出口減退、經濟、金融、社會、環境等問題,對2008年的經濟成長構成重大的挑戰,所以預計中國經濟成長可能跌破6%的機率已攀升至50%。

據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在金融時報所做的分析,通膨已構成中國經濟即刻最大的風險,不過將通膨歸咎於豬肉供應太少,其實是誤導,壓低人民幣值刺激貿易順差帶來的大量貨幣流入才是元兇,但中國目前僅以限制工資調高的方法來因應通膨。

保護主義是另一個危機,隨著已開發國家個人所得及財富不平均程度的升高,國際社會可能開始對中國的汽車、鋼鐵、紙類、紡織進行貿易制裁,而現在的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較2001年全球衰退時高。

另外,中國本身內部也有經濟與社會失衡的問題,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的貧富不均問題已經比美國及蘇俄還嚴重。嚴重的貧富不均使得中國政治體系運作受到牽制,這可在最近一連串不成熟的政策如價格管制等得到驗證。

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後,許多政策為了滿足各項市場需求,其政治手段已從原本的計劃經濟朝向市場經濟,現遇通貨膨脹問題,卻欲走回原來的計劃經濟管制價格的老路。羅格夫教授指出,歷史告訴我們,新興國家在經濟危機出現時走改革回頭路將陷入困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西方觀眾﹕學到了很多中國歷史
陳博志:若馬英九當選 兩岸不一定更快直航
旅日華人:晚會幫助孩子瞭解歷史
中石化發債300億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