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年輕國家 柯索伏獨立的啟示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普里斯蒂納特稿)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柯索伏十七日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歐洲版圖一夕間重劃。不顧塞爾維亞和俄羅斯的反對,柯索伏在美歐強權扶持下獨立成功,一舉牽動全球局勢,背後其實有許多複雜的歷史文化和地緣政治的因素。

首先,柯索伏境內以回教徒為主的阿爾巴尼亞裔人口高達九成,塞爾維亞則屬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民族,兩個種族不論語言、文化和信仰原本就不同。

一九九零年代初,多民族的南斯拉夫聯邦在柏林圍牆倒後開始解體,狂熱的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米洛塞維奇上台後,瘋狂打壓柯索伏的阿爾巴尼亞語言和文化,血腥屠殺柯索伏平民,造成兩個族群間水火不容。

因此嚴格說來,早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九九九年發動空襲,把塞爾維亞軍警逐出後,柯索伏就不可能再重回塞爾維亞的懷抱。

外國記者這幾天在首都普里斯蒂納的大街上,到處可聽到民眾訴說親友當年被塞爾維亞軍警無辜殺害的悲慘故事,不少人眼睛還含著淚光。受壓迫和武力威脅的夢魘到現在還揮之不去,不願再接受塞爾維亞統治早已是柯索伏全民的共識。

其次,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在九零年代相繼獨立,蒙特內哥羅前年也獨立公投成功。解體後的南斯拉夫,只剩下核心的塞爾維亞和由聯合國託管、地位未定的柯索伏。

失去海岸線成了內陸國,面積又大幅縮水,塞爾維亞的國力與南斯拉夫相比大不如前,加上北約三十七國一萬六千名的精銳部隊駐守在柯索伏,塞爾維亞只能眼睜睜看著柯索伏以國會通過獨立宣言的方式「單方面改變現狀」,既無能、也不願以武力阻止柯索伏分裂。

塞爾維亞國內原本就有不少贊成柯索伏獨立的聲音,只不過政客為了選票在選舉前操弄柯索伏的議題,激起全國的愛國心,許多人只好被迫噤聲。

不少觀察家因此樂觀相信,等到柯索伏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後,面對國土分裂既成事實的塞爾維亞,反而能一舉拋開虛假的歷史神話,向繁榮共生的歐盟大家庭務實邁進。

最後,柯索伏能成功獨立,美國和歐洲大國的暗助和默許才是最主要的關鍵。

早在去年聯合國委託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主持的地位談判還在進行時,美歐大國的外交官就在背後沙盤推演,與柯索伏領導人秘密草擬新憲和規劃獨立的路線圖。柯索伏在北約軍隊的保護下獨立成功,堪稱是西方實力的展現和外交的勝利。

從美國的觀點來看,美軍早已在柯索伏東部建立規模龐大的基地,既然柯索伏重返塞爾維亞不可能,扶持它獨立,既可培養親美的勢力,也可在巴爾幹半島上擴張地盤,順便抗衡俄羅斯。

不過,柯索伏畢竟還是歐洲問題,柯索伏是否穩定關係到全歐洲的長治久安,歐盟還是得親自主導,不可能放手讓美國無限制擴大影響力。透過主導歐盟的德、法等大國在幕後運作,協助柯索伏走向獨立和建立民主法治,同時也能進一步解決前南斯拉夫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

長遠來看,歐盟的目標是希望不同種族與信仰的巴爾幹半島國家,未來幾年能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和解和柏林圍牆倒後東歐起飛的歷史,有朝一日全都加入歐盟,為巴爾幹半島帶來永久的和平與安定,洗刷「歐洲火藥庫」的惡名。

一個國家宣佈獨立是無比的大事。有趣的是,就在總理塔其親自面對全球數百位記者,宣佈國會即將通過獨立宣言的那一刻,設於首都最高級飯店的媒體中心突然多次斷電。對柯索伏人來說,一天電力中斷數次或許早已習以為常,對不習慣當地殘破基礎建設的外國記者來說卻是相當新鮮。

柯索伏極度窮困,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五十,許多觀察家認為,即使獨立也很難走出經濟困境。不過,柯索伏名副其實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人口三分之二為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首都市中心殘破的國家圖書館到了深夜依然燈火通明,似乎看到這個年輕國家的未來。

一位大學剛畢業、找不到工作只好幫外國記者翻譯打零工的年輕人就自信地說,獨立後才有奮鬥的目標,告別沒有建設性的虛耗,他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對未來相當樂觀。

相關新聞
俄外長:俄將否決安理會支持柯索伏獨立案
塞國將重估承認柯索伏獨立國家的外交關係
塞爾維亞國會通過反對柯索伏獨立決議案
德外長:柯索伏情況與台灣不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