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澎湖元宵活動 具有特殊民俗意涵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茂雄澎湖縣十九日電)元宵節,澎湖人稱為「上元」,澎湖人對元宵節的重視程度更甚於新年。澎湖俗諺云:「新正玩三天、上元玩三暝」,澎湖元宵節的活動規模與熱鬧程度,都超過春節、端午、中秋。

今年澎湖縣政府為元宵節規劃了兩大主軸─「祈安遶境鬥陣行」和「萬龜祈福行大運」,前者為神轎陣頭踩街遊行,已於十六日晚間盛大舉行;後者預定二十一日元宵節當天在西嶼鄉外垵村溫王宮盛大登場,一連舉行三天,以澎湖特有的「乞龜」文化為主。

除了遶境與乞龜,澎湖元宵節還有很多流傳久遠的民俗活動。包括「七星平安橋」、「鑽燈腳」、「觀掃帚神」、「觀椅仔神」、「觀三姑」、「聽香」、「賞花燈」、「射虎猜燈謎」、「偷拔蔥」、「偷(石老)(石古)」等。

這些活動都有其特殊的民俗意涵,例如過「七星平安橋」,則因按道教古籍記載「北斗星君,主命祿籍,上法九天、中統鬼神、下領兆民命籍,乃職司民間禍福之主宰……」,因此經由廟內主事法師書畫北斗七星及符籙在橋上,再吊掛斗燈、設引橋童子後,通過平安橋的善信民眾,可求得淨身保平安,祛穢辟邪,祈求北斗星君庇佑賜福和消災解厄。

「觀掃帚神」、「觀三姑」、「觀椅仔神」、「聽香」等則是透過宗教民俗儀式為自己的疑惑尋求解答。「鑽燈腳,今年作阿爸」,隱喻當年求子有兆。至於「偷拔蔥,嫁好尪」、「偷(石老)(石古),娶好某」,則是祈求嫁或娶到理想對象。

另外,「十三豎燈、十五點燈、十七倒燈」,代表先民經年累月的生活經驗累積,發現了自然天候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藉豎燈柱和點燈預測氣象的變化。上元前兩天正月十三豎燈篙、正月十五傍晚點亮花燈,等鬧了三天元宵之後,十七日天氣一般都會轉壞,因此稱為十七倒燈,或稱「倒燈報」。

其他如點上元燈、賞花燈和猜燈謎則是全台各地都有的元宵民俗活動。澎湖今年推出「春戀澎湖灣─過關斬將闖澎湖」燈謎競猜活動,以無實體的網路或郵寄方式,供燈謎同好在空中交手,一較高下,猜中的人可參加摸彩,主辦單位提供了機票和飯店住宿券等超值好禮。

時代不斷演變,思潮翻新,元宵民俗當然也要與時俱進,澎湖這幾年也推出了新的元宵慶祝活動。例如馬公鎖港北極殿和山水上帝廟都推出純金打造的大型黃金龜,風櫃溫王廟推出遊艇、赤崁龍德宮推出轎車、西衛宸威殿推出休旅車等供信眾求乞,有的宮廟甚至還有鋼管秀,各廟奇招盡出,希望吸引更多遊客參訪祈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