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彥臣:警惕對外投資中的腐敗問題

綦彥臣

標籤: ,

【大紀元2月29日訊】拜賜於中國新聞行業在強力管制下的商業化衝動,一些涉及全民利益的事項得以透露,比如國企海外投資衝動或叫「資本出海」。與這類的重大信息相關,國企的腐敗問題日漸為民間(自由身份的)經濟學家所注意。尤其是電力系統的腐敗造成人禍「天災」,從郴州之「資興電力窩案」到三峽工程帶來的多處滑坡現象,等等。

電力企業的海外投資衝動成為電力腐敗大問題中的一個小啞迷。據電力業內專家稱:中國電企的海外投資衝動是緣於國內發電資產基本上是國有和地方所有,難以收購,所以要到海外去收購。這樣,在國外賺回錢來就能夠抵銷電價上漲的因素。但是,「到國外去投資(收購)就能賺錢」無異於一個經濟神話。不妨看看專家陣容強大、資本極其雄厚的中國投資公司向美國黑石集團的投資,不是一出手就虧了12個億嗎?當然,既為投資就當賠當賺,不過,專家陣家強大何以不熟悉海外投資環境呢?恐怕還是腐敗抵消了學問。這個猜測也許永遠不會被證實,因為「監察」也好,「審計」也罷,還有對經濟大大外行的「紀檢」,對海外投資的監督都是鞭長莫及。這樣說好聽一點,本質上在權謀化官場上(也即反腐敗高度政治化的潛規則下),海外投資大盤子本身就與監察、審計、紀檢系統的高層人士有著難以理清的正相關關係,誰會問百姓看不到的東西呢?

海外投資正成為權貴集團「勝利大逃亡」的管道。

海外投資的虧損程度與腐敗情景,北京權力高層也不是不知道,「網開一面」也成了和諧社會的一個指標。沒有人指望在海外投資領域中揭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案,可是呢,海外投資整個操作鏈條上已經自己向社會做了說明。比如,國家發改委國外資司助理巡視員(副司級)何連中的賄案,即是如此。媒體稱:何長期執長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生殺大權」。向其行賄以期獲得對海外投資資格的公司既有大牌頭的國企如中石油集團者,亦有效績不錯的民企如遼寧大成集團之類。

放下何案細節不論,僅就行賄作為一種投資方式而言,行賄者除了正常商業獲益之外,肯定還有更大的圖謀,如高管們轉移資產即將非法侵吞合法化。否則,堂堂的國企何必去冒被查處的風險去行賄呢?

中國的權貴私有化確實是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即政治倫理思辨。在全面私有化的民間訴求和體制內開明派亦同聲相求之呼籲被壓住後,權貴私有化勢力一方面鼓吹「中國式國企經營模式」即「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重新壟斷」,另一方面又以爭取資本(海外)投票權、外匯儲備資產增值等具有民族主義底色的口號為包裝,開闢了腐敗的「第二戰場」。就社會後果來看,前一個問題甚至比後一個問題更厲害。權貴私有化集團一方面想「衝出去」,但另一方面卻拒絕外資「走進來」。

這個拒絕既不是普遍意義上的抵抗,也不是個案意義上的「挑剔」,而是拒絕外資介入帶來的財務重組、公司治理結構的變化。因為一旦那種重組與變化出現,不但會使重大的腐敗案件被揭出,而且還阻斷了他們腐敗的後路,比方說你再強烈要求向海外投資,那麼肯定會遭到外資股東的質疑。如此而論,不是說「演義」(演繹),因為無論人壽保險業拒絕外資進入還是航空運輸業排斥有條件的合作者,背後都是權貴私有化集團的力量起了主要作用。

再過十年,經濟史家怎麼寫我的改革史呢?這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倫理問題。其中不僅精英與民粹之分變得毫無意義,而且會讓經濟權力的運行真相成為一場「中國戲劇」。

沒有政治民主化,被媒體堆砌起來、被權貴私有化集團包裝起來的「經濟民族主義」,本身就是對大眾經濟人權與資本自由的殘酷踐踏。出賣公眾利益,再讓公眾為他們喝彩,未免玩得太高了一些!

–2008年2月21日寫於北京會見友人後

原載《議報》第343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綦彥臣:國家分裂的新形式
綦彥臣:領導為何偏好蓋房?
綦彥臣:「倭仁定律」新解:公正的黑暗代價
綦彥臣:溫和寡頭政治體現及其後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