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工廠採用藍光技術擴大商機

標籤:

【大紀元3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奧沙利文2008年3月14日洛杉磯報導) 兩個高清晰度影碟格式之爭最終以索尼、三星、飛利浦等公司開發的“藍光”勝出而結束。因商業前景看好,華盛頓州的一個美國製造廠家將採用這項新技術。

*藍光極其競爭對手都有強大後台*

去年,藍光技術公司的埃里克.漢森在華盛頓州的斯波坎市開設了一家獨立的工廠,生產藍光(Blu-Ray)和高清影碟(HD DVD)兩種格式的高清晰度光盤。
 
這兩種不同格式的光盤都有強大的後台。東芝和NEC以及一些好萊塢電影公司合作研發了高清影碟(HD DVD),而且好萊塢電影公司同意使用這種高清晰度光盤來發行他們的電影。但是藍光格式的支持者更多。在主要零售商沃爾瑪和百思買轉向藍光格式後,東芝上個月放棄跟索尼公司之爭,決定不再生產或銷售高清影碟(HD DVD)。 

*漢森:藍光的技術更好*
 
藍光和高清影碟都採用紫藍色激光把數據儲存在高清晰度光盤上。但是漢森說,藍光影碟儲存量更大,讀取數據更快。

漢森說:“我們在工廠做過類比測試。基本情況跟銀行發放貸款差不多:如果你是一家銀行,能夠準確無誤、迅速便捷地向客戶提供貸款,就基本上能在貸款業務競爭中勝出。藍光技術就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就是為甚麼所有瞭解這個技術的人都知道,藍光將最終贏得格式之爭的勝利。”

*為節省成本而遷廠*
 
漢森是DVD行業的開拓者,並仍在生產DVD和CD。1990年代,他在洛杉磯郊外設廠生產光盤,但是由於成本過高,他於2006年把新工廠建在華盛頓州的斯波坎市。

*採用多種手段節省能源*
 
斯波坎市的電費以及負擔僱員工傷的保險成本要低很多。漢森還通過適應環境,而不是違背環境來降低費用。例如,讓地球給他生產影碟的高技術潔淨廠房降溫。

漢森說:“首先我們把工廠的潔淨廠房建在地下,也就是把車間建在一個地下室裡。我在加州的那家工廠每個月的空調電費支出約2萬美元。現在,地下室的溫度在華氏65度,而且還能調控,每個月電費在300至400美元之間。”
 
華氏65度相當於攝氏18度,正是生產影碟的最佳溫度。他說,他還把生產影碟的模具機所產生的余熱利用起來。

漢森說:“我們把余熱蒐集起來,然後輸送到這座四層樓廠房的一、二、三樓,用我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為我們的廠房提供熱量。”
 
漢森利用水來降低機器的溫度,在這個過程中,水的溫度上升,然後將水注入地下的冷卻系統來自然冷卻。他還把生產光盤過程中的聚碳酸酯下腳料出售給汽車製造廠,來做汽車尾燈。

*漢森:藍光技術為他提供了商機*
 
漢森說,新技術為他這樣的企業家提供了新的商機。他說,隨著美國公司學會如何降低生產成本,他們就能在美國本土生產,而不必外包給中國等國家。
 
藍光影碟和設備的生產廠家必須要說服顧客拿出錢來購買高清電視機和錄相機,到目前為止,這一爭論仍在繼續;另一方面,網上高速下載等新技術也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使藍光影碟變得落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這些人為何長壽?專家:他們有九大力量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名家專欄】專家對人工智能革命的憂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