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西方關注台灣大選 以民主威逼中共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當美國的總統大選進入最後籌備階段的同時,台灣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總統大選最後衝刺階段。千萬台灣人將於3月22日選出新總統,並且決定台灣是否要加入聯合國。西方媒體十分關注台灣大選,並報導候選人發表的兩案關係及政見。路透社指出,台灣大選的真正對手是中國大陸,因為兩案關係議題特別紅火。美國學者評論指出,如果台灣繼續保持民主,亞洲民主潮流勢將抵擋不住,將使中國走向民主。

台灣大選最後衝刺

美國ABC新聞12日報導,在決定台灣未來的總統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和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實力相當。選舉投票是如此重要,以至投票日當天高速公路不收過路費。

台灣以多樣的競選活動和多變的政治而知名。在2004年選舉當中,現任的陳水扁總統最後以極小的差距贏得勝利。

台灣的總統大選也附帶一個公民投票,是否以台灣而不用正式的聯合國會員名「中華民國」的名義爭取加入聯合國。北京和美國都認為這是挑釁的舉動。

台灣的選舉結果很重要,特別是關聯到中國、美國及兩岸三地的關係。3月22日,不是只有台灣人等著看誰當選,外國媒體也將聚焦。

台灣大選真正對手是中國大陸

路透社13 日報導,對於台灣的總統候選人而言,兩岸直航和經濟聯繫等與中國相關的議題很紅。

馬英九和謝長廷都表示雖然經濟面與中國加溫,他們在政治上會對抗中共。

謝長廷強調台灣的主權不下於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馬英九則說不會與中共領導人討論統一問題。

評論﹕台灣海峽的現實

美國「哈德遜學會」會長赫伯特‧倫敦(Herbert London)博士曾任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約翰‧奧林(John M. Olin)人文專業教授,他撰寫的社會評論散見於全美主要報紙和期刊。他在華盛頓時報9日發表評論「台灣海峽的現實」文章中,支持台灣民主,並期許台灣民主推進亞洲民主潮流,將使中國民主趨勢擋不住。

他指出,中國和台灣的關係過去幾十年變化很大。首先,中台貿易從1980年代的20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00億美元。台灣有一半以上的境外投資流向中國。台灣也是中國第四或第五大的直接投資國。估計有將近兩千五百萬的大陸人民在台商投資的中國公司工作。

台灣是一個發達的經濟體,最近才取代澳洲成為全球第16大富裕國。它的2300萬人口比聯合國四分之三會員國的人口還多。它在iPhone和其他先進電腦產品的設計和製造為多數亞洲國家所妒忌。自從1988年取消戒嚴法以來,在台灣活潑的民主制度下,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競爭激烈。

看看這個島國的演變過程。一開始,當蔣介石帶領600萬人前往這個小島時,毫無疑問這些人認為他們是還想回到大陸的中國人。

台灣的每人平均所得(GDP Per Capita) 28000美元,中國是1800美元。這提醒台灣人中國的共產黨領導不是他們想要的。

民主威逼中共

倫敦博士說﹕越來越多國際觀點認為時間對中共有利。不過我不這麼認為。從中國經濟的問題和中共極權的政治體制,可以看出一黨專政和自由市場是不相符的。一旦中國走向民主化, 台灣問題將很容易處理。

一個民主的中國可能吸引與中國仍然保有種族關係的台灣人。更可能的是,一個民主的中國只會和台灣保持密切的關係,並且讓台灣作為其政治模範。

倫敦博士指出,美國在這個兩岸政治均衡上應該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美國領導人應該繼續向中國官員發出訊息,表態以軍事方式解決中國的所謂台灣問題是不能接受的。台灣應得到我們的支持,而且中共必須了解豎立在福建省 的飛彈和越來越具威脅性的遠洋海軍不會威懾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

目前,台灣受到孤立。台灣希望聯合國的承認以求打破孤立狀態。對於台灣,聯合國的會員或是類似的相關身分是一個國家安全的議題。如果禽流感越過台灣海峽而又沒有世界衛生組織的通知,數千人的生命將受到威脅。

倫敦博士的看法是,這個島國在短短的60年成就了一個奇蹟。從一個逃避共產黨壓制的人民組成的新國家,台灣充分發展成一個經濟巨人和穩定的民主體制。

如果有任何國家直得我們支持,那就是台灣。在一個權力時常取代道德的世界,讓台灣獲得公平對待別具意義。如果台灣繼續保持耐性,而且亞洲的民主趨勢也如我料想的抵擋不住,那一天可能不遠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