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食模式全球化 小麥價格高居不下

標籤:

【大紀元3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任愛琳編譯報導)小麥價格在過去半年成長了一倍,大麥及大豆等農業商品價格也隨之跟進;大麥上漲到每英斗6.40美元,大豆上漲到每英斗12.79美元,麵粉從去年夏天起上漲19%,乾麵團的價格則上漲20%,整體而言食物及飲料的價格一年上漲4%。小麥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商品,巴基斯坦從今年開始派遣軍隊保護裝載小麥及麵粉的卡車,而在馬來西亞若未持執照出口麵粉將被視為違法行為。

美國農業部預估農作物今年的收入將高於過去十年平均金額的50%,土地必將增值,美國的鄉村瀰漫著欣欣向榮的氣氛。去年種植玉米以生產酒精是農夫耕種的第一選擇,但現在似乎種任何作物都有著吸引人的利潤,而且漲幅比以往都來得持久,農夫的地位及工作突然和以往大不同。由於有限的土地被用於種植其他更值錢的作物,耕種面積減少的狀況使得連芥茉都成了搶手商品,價錢從一磅15美分上漲到48美分。然而農夫耕種成本也增加,因為肥料及拖引機等燃料也在上漲。

這是農人們歡喜的時刻,卻是消費者痛苦的時候,尤其對吃愛吃麵包的人們,現在同樣的錢所買到的吐司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東西到底還要漲多久漲多高成了眾人注目的經濟議題。

全球氣候變化和中東哄抬油價等都是農作物上揚的原因,然而最主要的因素是: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農作物需求量以超乎以往的速度成長,每年高達7%。麵包及麵食的全球需求量增加,麵食及速食取代了米飯及在家作飯。美國農作物的農業出口預計達到千億元,成長了23%,世界穀物的存量達到幾十年來新低點。新興國家的人民有錢之後想要吃得更好,並將美國的飲食模式視為模仿對象,俄羅斯豬肉需求量在增加,印尼牛肉需求量在增加,墨西哥乳製品的需求量在增加。飲食全球化(diet globalization)的影響導致全球人們都想要擁有高蛋白質及高卡路里的飲食,而這樣的需求量至少要有兩三個地球才有辦法供應。

就連多數人仍處在貧窮狀態的奈及利亞也因為美國出口商的引入使得麵包取代了傳統食物成為其愛吃的食物。1995年到2005年期間,奈及利亞每個人小麥的消耗量增加了兩倍以上,達到一年44磅。由於各地需求量同時也在增加,所以即使奈及利亞2007年進口量估計增加10%,小麥的價格仍飆漲,麵包的價格上漲了50%。然而當地人民飲食習慣已經改變,所以即使麵包價格變貴,消費者寧願吃得少也不能不吃。

儘管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小麥的生產量可以增加8%,種植地可增加到兩百萬畝以幫助將小麥價格降為一英斗7美元。但投資糧食期貨的人們認為未來幾年內糧食供不應求和價格高漲的狀況不會改變,美國經濟勢必受到影響,國內通貨膨脹的狀況必定也會持續出現。更多的土地,甚至原本列於保育計畫的土地將被用來耕作,而更有效的農耕方法會被使用以因應全球需求,另外可觀的利潤必定讓農夫使出渾身解數以增加農作的產量,而目前不斷上升的價格也將會讓消費者減少食用的份量,而讓供需漸達平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立院三讀  政院可機動調整小麥等營業稅
調整小麥等營業稅  台灣業者:短期有阻升作用
機動調整大宗物資營業稅 財部:稅損29億元
大宗物資營業稅 最快下週降為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