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年後糧食缺口逾一億噸

標籤:

【大紀元3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八日電)在中國「兩會」期間,有中國政協委員預估,在十年後糧食缺口將超過一億噸,逼近糧食戰略安全高危線,部分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建議,盡快實現戰略構建糧食預警體系和創新糧食產業發展體系。

中國新聞網今天報導,中國政協委員李鉞鋒說,二零零六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已接近五億噸的歷史最高水準,但農業基礎薄弱、技術服務滯後、土地粗放經營、生產成本激增、地方政府輕視等問題依然嚴重。

他說,隨著人口成長、肉食品需求增加,和生物能源與生化產品加工需求的快速成長,中國的糧食需求大增,供給出現較大不足,預計兩到五年後,每年需進口糧食六千五百萬到一億一千萬噸,將出現嚴重的戰略依賴。

李鉞鋒指出,估計中國在十年後糧食缺口將在一億到一億五千萬噸之間,將臨近或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的糧食戰略安全高危線。

他強調,隨著全球糧食需求的增加,五到十年內世界也將陷入全面的糧食短缺、食品匱乏時代;如果不進行重大戰略調整,中國將面臨在國際市場上無糧可購的深刻戰略危機。

李鉞鋒建議,中國應該參照歐美國家扶持標準向農業提供補貼,努力體現「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戰略思想,吸引或留住部分青壯年農民和知識農民。

他說,中國應該要建立農業或糧食生產發展特別基金,支持成立糧農協會、合作化糧產經濟組織和糧農大戶。

中國人大代表羅強也說,中國西部地區約有百分之三十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向東部地區,尤其以重慶、四川兩省市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失比例最高。

羅強指出,這使得中國西部地區土地荒廢嚴重,新技術推廣困難,農業生產受到影響,大片良田荒蕪,糧食產量下降。

有幾位人大與政協代表紛紛建議,盡快健全大宗農產品、初級產品供求和價格變動的監測預警制度,特別是戰略構建糧食預警體系,做好市場供應和價格應急預案。

相關新聞
劉軍寧:毒品的精華  魔鬼的樣板
馬英九:不排除杯葛北京奧運
莊國榮:親擬道歉聲明  已向政大請假一週
馬英九:溫家寶說法蠻橫無理  嚴重抗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