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保險業次貸損失將逾卡崔娜理賠

人氣 1

【大紀元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涂佐岸編譯報導) 據近期彭博資訊(Bloomberg)報導,次級房貸的崩潰導致保險公司破紀錄的虧損,金額之大將一舉超過大天災卡崔娜颶風所創下的理賠金額。雖然多家大型保險業者接連揭露及實現鉅額損失,致帳面價值縮水,但部份保險業者仍計劃繼續持有至債券到期。

史上最大損失

資料顯示,次級房貸造成的資產減少和信貸損失,至少達到380億美元,金額僅略低於2005年卡崔娜颶風所造成總計411億美元的保險理賠損失。

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近來公佈了其營運89年以來最大的單季虧損,投資住宅抵押貸款證券損失67億美元,另外信貸違約交換(Credit-default swap)損失超過110億美元,損失金額業已高踞同業之冠。2月11日AIG遭稽核員發現錯用公式計算控股價值及低估損失,股價創下20年來最大跌幅。且該公司總行政主任馬丁.沙利文(Martin Sullivan)更指出,可能還會遭到更大的損失。

幾大債券保險業者也在受害者之列,包括全美最大的債券保險公司MBIA,蒙受30多億美元的損失;第二大債券保險公司Ambac,已準備大約60億美元應付信貸市場的繼續惡化。

總計整個產業損失了380億美元,包括15個以美國和百慕達為基地的上市公司,但不包括國有投保人保險公司和歐洲公司。

KBW保險指數在2007年收盤時,創下了五年來的最壞紀錄,今年又下降了17個百分點。另外,據彭博社數據顯示,去年是自1999年以來第一次,KBW 24家保險公司指數下降,降幅為0.9%;相較之下,2005年卡崔娜颶風過後,KBW指數還能上漲超過7%。

總部設在紐約的市場調查公司CreditSights,保險分析師羅伯特.漢尼(Robert Haines)說:「金額之大超過卡崔娜颶風,這是前所未有的。」

提列損失 帳面價值削減

根據彭博社之數據,2007年AIG的帳面價值(含利息)為1,063億美元,下降3%,但2005年颶風首當其衝下,AIG帳面還有約8.2%的漲幅。惟在投資風險分散的原則操作下,2007年AIG還有超過90億美元收益。

大都會國際人壽(MetLife Inc.)和美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保德信金融公司(Prudential Financial Inc.),在房市放緩前,為提高投資報酬率,增加資產投資比率,造成鉅額損失。使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從2003至06年的17%以上漲幅逆轉。

保德信截至去年底,未實現固定資產投資損失初估為28.6億美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三倍,據發言人巴柏.德非里波(Bob defillippo)表示,其中約11億美元的損失緣自次級房貸。

據紐約大都會國際人壽公司公佈,其未實現的損失約44.5億美元,激增95%,其中包括21.9億美元次級房貸損失,但投資主管卻表示並不擔心次貸投資的損失。

芝加哥商業保險商CAN的未實現損失還有3.67億美元,但2007年已實現損失約4.8億元。保德信公司計畫在五年內提列3億美元的損失。

評等降 CDOs價值存疑

美國AIG、保德信、MBIA、Ambac、CNA都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信貸市場所發生的損失會逐漸減少。因為若這些大公司現在就出售持有之證券,那麼損失就會立即實現,但這些大公司都表示將持有到證券能夠實現其全部價值。

AIG發言人威納斯(Winans)認為該公司在第四季就必須立即沖銷掉111億美元損失的規定並不合理,所以已要求監管機構修改會計準則。他更表示,公司已規劃在「最大可能損失」下繼續持有證券,這對投資人是最有利的。

然而,標準普爾公司已將超過3,5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債券(CDOs)降級或標示留待察看,令人懷疑有些房屋抵押貸款債務的價值是否能維持至到期。

對此,總部設在紐約的KBW保險公司的分析師克利夫.葛倫(Cliff Gallant)表示:「也許繼續持有是正確的策略,但有些損失是真的。」投資人會持續買進攤平成本,根本不會想眼睜睜等著看損害有多大。「市場就是這樣,先做了再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美元反彈 商品國家貨幣紛紛重貶
美俄中激烈競爭亞洲戰機市場
美副總統切尼會晤阿巴斯  繼續推動中東和平
馬侃:美在重大問題上須更尊重歐洲盟國意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