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福利政策改革引起負效應

標籤:

【大紀元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依心編譯報道)澳洲專家日前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聯邦政府強硬的希望推動人們工作的福利政策改革,使得領取福利金的人數增加。那些最有可能長期依賴福利金生活的人為:與領取福利金者結婚或同居的人,殘疾人和塔斯馬尼亞人。

據澳洲人報報道,巴德爾米亞(Hielke Buddelmeyer)博士和格雷戈裡(Bob Gregory)教授,在澳洲人報和墨爾本學院新繁榮生活議程大會上發表了一項與福利政策和勞工市場有關的研究調查報告。

調查發現,那些能夠迅速從領取福利金中解脫出來並找到工作的人是:25至34歲的一代年輕人;居住在低失業區的居民;坎培拉首都的婦女和一些單親母親。

勞工市場專家的格雷戈裡教授還發表了一系列數據,證實了對於每一個在過去12年裡找到工作的失業者,都相應有一個人領取無能力工作資助福利金(DSP)。在 1995年至去年期間,失業人數下降了25.2萬或45%至30.8萬人。但同期,領取DSP的人數猛增了23.5萬或51%,達69.7萬人,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

巴德爾米亞博士的研究則發現,DSP是一系列福利中最難擺脫的,那些一旦領取了DSP的人,他們再就業的機會就會遠遠低於那些領取失業救濟金或單親家長福利金的人。

這種現象反映出一個事實,就是過去10年以來政府強硬的福利政策改革,其效果實際上是適得其反,使得更多人轉向領取無能力工作資助福利金。

從去年更多的單親母親投票工黨的數據來看,聯盟黨政府的「從福利到工作」的政策並不受她們歡迎。

格雷戈裡還指出,依賴DSP的婦女人數大增不是因為無力工作的人增加了,而是因為工黨政府取消了領取DSP者配偶的「太太福利金(wife’s pension)」,並提高了婦女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

調查還發現,在工黨和聯盟黨改革所針對的婦女中,許多實際上都從一種津貼轉向了另一種津貼,許多人從太太金或養老金轉向了領取DSP。

巴德爾米亞說,他與格雷戈裡教授的共同發現是,當政府為一組人群出臺一項政策時,結果會出現其它的效應。何華德政府與以前的基廷政府一樣,以為收緊部分人的福利金可以幫助推動他們找到工作。意願是好的,但負效應也接踵而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波士頓人權聖火月啟動 「鐵人」馬拉松迎聖火
華人有敬神佛傳統  觀神韻心靈共鳴
中共干擾未果 眾多澳洲政要讚賞神韻
SOGO禮券案爭議  李慧芬蘇拾瑩和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