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放遠看 台灣急需百年大政發展替代能源

標籤:

【大紀元3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三十一日電)油價漲否伴隨政治、企業營運與民生需求,輿情各有己見。不過一放到全球能源觀點裡,產官學意見卻一致化,強調不論就國家安全或全球能源趨勢走向,執政者應提出百年大計規劃發展多元化替代能源,台灣坐擁環保產業金山與相關基礎產業優勢,不能仰賴他國開發,且事不宜遲。

國際油價近年飆漲,但在台灣,長年水電油價受政府抑制、保護,相對低價已成民眾習以為常的事。看在國際替代能源及生態建築開發界眼中,卻有另番解讀。

他們認為,此種保護台灣民眾的能源低價政策,阻礙台灣社會、政黨跨入國際加速發展替代能源的主流趨勢;其次,與其放任大量社會能量不斷爭論一個即將用罄天然資源價格不斷上漲是否合裡,邏輯上實有矛盾之處,根本解決問題之道或早該著手研究開發替代能源。

全球都知道德國在開發替代能源的進度名列全球前茅,關鍵即是已推動30、40年的政策有效整合全德國民意與德國機電、工藝等產業發展基礎,讓再生能源「部」朝向廢核電廠、全面開發替代能源方向發展。

茂迪電力事業群總經理張咀亮就說,德國完整多元推動環保產業的政策,已被全球41國依各國國情仿效發展。

其次,德國大膽設置部級機關推動環保產業,而非由利益衝突的現有能源部會推動,是成功要件之一。同時,德國再生能源部位階高,足以形塑、推動政策。

中央大學光電系講座教授、前國科會副主委紀國鐘強調,要有效推動環保產業,能源局等機關必須向上調整至環境資源「部」的等級,並成立任務編組,層級才適切。探討環保產業發展時,諸多專家學者都強調台灣要快站在利基點上規劃對的模式發展。

張咀亮說,韓國學習德國,就出現大廠LG以財力蓋電廠,賣電給政府,確保其6%獲利。可見效法是否掌握到成功國家政策成功的關鍵,可從量與進程目標檢驗,反觀台灣仍無長程進度。

他並說,又如日本SHARP也搭上德國環保產業發展,終能將其開發的產品銷售德國;德國購其產品時,亦掌握立下全球環保產業產品標準的契機,要求日廠依其規格檢驗商品。

Texas A&M University教授黃界清也說,美國十分重視Clean Coal的開發,減少CO釋出。各方都藉勢使力發展自身利基項目。

再看台灣亦曾仿效國際推動的生質、光電能領域;在美國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University 的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Department任教的賴日生也提醒台灣,應利用自身製造業優勢,掌握關鍵技術發展環保光電,並建議著力在能源轉換領域。

在海外University of Rochester任教的學者吳政惠建議台灣發展纖維能源,一則較有效率,再者不會造成原物料上漲。

他強調,台灣有98%能源都仰賴進口,十分不符合國家安全,台灣的生物學家、農經、化工、能源及社會學家要快攜手合作推動相關研究與產業發展。

產官學界都呼籲政府執政應跳脫只祭出單線牛肉的思考,百年大政才是台灣目前最缺乏的。

前行政院核能所所長、原子能委員會研究員林立夫也疾呼,台灣地熱世界第一、風力與太陽能也達中級,有豐富的再生能源資源,自己坐擁金山卻不知;類比情況有如石油產地中東,因為不開發技術,所以自己騎駱駝、卻賣油給別人開發。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所長左峻德也說,台灣海峽風力是一級風場,莫浪費;應當活化全台灣22萬公頃休耕地,發展纖維能源;並在交通運輸中加入酒精。

林立夫強調,台灣一定要訂出環保政策的百年發展願景,不能等別國做,雖歎息大選前都沒有看到任何一方提出有效的整合性產業規劃,包含目前已在立院待審許久的再生能源法,也須修正避重就輕、無法有效促使產業投注發展的問題。

許多與國際環保產業接觸的產官能學界都期望台灣接下來要有信心、決心推動百年大政;台灣坐擁相關基礎產業與天然資源優勢,正在全球能源洗牌的當下,切莫錯失良機。

相關新聞
台中油發油量小增  暫無調借油料計畫
油價攀昇 飛機瘦身奇招疊出
中油發油量增3成 台經長:強烈建議油價解凍
民進黨團:為全民著想 支持政院凍漲油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