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論壇報:奧運從來與政治密不可分

【大紀元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唐寅編譯報導) 中共當局原以為正在進行的號稱歷史上最長的2008北京奧運火炬傳播路線會受到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的熱烈歡迎,卻沒想到它一路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嚴重抗議。中共稱這些抗議將奧運會政治化,並稱 「奧運會僅僅是體育比賽,與政治無關」。芝加哥論壇報近日撰文指出:奧運會從來就與政治密不可分。

3月31日芝加哥論壇報評論員艾波堡姆(Anne Applebaum)在「奧運會是政治秀(Olympics a political game)」一文中說:中共當局亦或是國際奧委會一貫宣稱的「制裁奧運沒有作用」,「奧運會是推進和平友好的力量」和「奧運會不應該成為抗議的平臺」的觀點皆不成立。

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第一次遭到荷蘭,西班牙和瑞士的抵制,以抗議前蘇聯鎮壓匈牙利革命。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推進了南非取消種族隔離制度,因為當時有25個非洲國家拒絕參加比賽,而南非由於種族隔離制度從1964年就被排除在奧運比賽以外。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共有65個國家因前蘇聯侵略阿富汗而退出比賽;作為反擊,前蘇聯帶領14個東歐同盟國抵制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談到「奧運會是推進和平友好的力量(a force for good)」,艾波堡姆更以臭名昭著的1936年柏林奧運會做反例。艾波堡姆嘲諷當年的紐約時報讚譽奧運會將德國「重新帶進國際大家庭」。紐時還曾規勸民眾以「正常的心態」接受納粹主義。當時紐倫堡法令(反猶種族法律)正進入實施,德國軍隊也越過了和法國接壤的萊茵蘭非軍事區。

關於「奧運會不應該成為抗議的平臺」,艾波堡姆指出現代奧運會綱領中「以國家間健康的競爭來促進世界和平」本身就具備政治含義。當運動員不是以個人名義而是以國家名義參加比賽,並在開閉幕式上升國旗,唱國歌時,比賽便會觸及到各國理念,利益等諸多關係。從1968年黑人運動員在領獎臺上抗議姿態的敬禮,到1972年巴勒斯坦組織殺害以色列運動員,到澳大利亞原著民抗議2000年奧運會,到伊朗政府禁止運動員和以色列運動員同場比賽,奧運會無不成為各團體或國家藉以發聲的場合。而1936年白人運動員龍(Luz Long)幫助競爭者黑人運動員歐文(Jesse Owens)取得跳遠金牌,更成為奧運精神的典範。

2008北京奧運火炬傳播路線將經過20個國家,是奧運史上最長的接力路線。從3月24日在奧林匹亞山舉行點火儀式起,中共當局以為這將是通向成功的紅地毯,以證明紅色中國將成為有責任感的世界強國。可是在雅典的點火儀式被干擾,巴黎的火炬五度熄滅,倫敦的火炬由中國武警護送,以及到舊金山成為「貓抓老鼠的遊戲(a game of hide-and-seek)」,舊金山紀事報稱今年的北京奧運火炬傳播所遇到的抗議是「史無前例的(unprecedented)」。◇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吳伯雄:未來黨政關係一定和諧
部份美議員促官員抵制奧運開幕式
北京奧運燙手 好萊塢大明星也杯葛
歐洲議會通過決議案 譴責中共鎮壓西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