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加 香港市民呻難捱

糧油食品去年升15% 超市貴過雜貨舖

標籤: , , , , ,

【大紀元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林怡、梁路思香港報導)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最新調查發現,市面上多數貨品在去年都有加價,尤其以糧油食品類平均加幅高達15%最為嚴重,其中食油在近半個月內更大幅加價五成。調查並發現,大型連鎖超級市場的部份貨價比小型零售店舖要高出6.4%至104.1%。不少市民抱怨百物騰貴,生活越來越困難。

消委會昨日公佈年度超市價格調查結果,發現三家連鎖超市百佳、惠康和華潤萬家的200項不同類別貨品,總平均售價在去年上升了4.6%,而分別而言過半數在去年加了價。所有11大類貨品都有升價,平均升幅為0.6%至15%,當中以糧油食品類別的升幅15%最大,其餘罐頭食品類為6.1%,雜糧3.6%,個人護理用品3.2%、糖果餅乾2.9%和奶類食品2.9%。紙品、家居清潔、洗衣用品類的升幅最少,為0.6%。

貨品細分之後,37組貨品中有30組加價,升幅由0.3%至16.3%,當中以食油升幅最大,為16.3%,其次為牙膏15.6%、食米12.7%、急凍食品8%、芝士6.4%、罐頭肉類6.2%、罐頭湯5.8%、薯片5.6%。減了價的貨品只有5組,減幅為0.9%至3.2%,其中啤酒減3.2%,嬰兒尿片減2.3%。

消委會特別關心,在最近兩個星期內,部份食品價格急升,特別是食油售價急升超過五成,例如刀嘜粟米油,3月價格為63.9元,4月升至93.9元。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許樹源教授說:「在短短兩、三個星期內,已經升了接近50%,我們是關注的。便宜的那些明顯已經缺了貨,很明顯是有些市民已經是在士多(雜貨店)買貨了。希望如果貨品能回流得快一點,希望價格可穩定一點。」

超市部份貨價遠高於小店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則指出,各類貨品加價並非香港獨有的問題,可能是全球性問題,貨品價格或會繼續攀升,但升多少就不知道。香港的糧油食品等加價,與大陸人民幣升值也有關係。

此外,因應消費者的建議,消委會早前將3家大型連鎖超市和凍肉店、雜貨店、藥房等小型店舖的食品價格進行比較,調查了11種去年在超市升價超過10%的貨品。調查顯示,其中10種貨品的超市售價比小店舖貴了很多,差幅由6.4%至104.1%,包括點心蝦餃價錢高一倍,雞肉腸及罐頭粟米貴八成,牙膏就貴了三成。(見附表)


(大紀元)

籲市民勿搶購 免趁機抬價

劉燕卿提醒消費者,除超市外,購物前盡量到其它店舖比較價格。她並表示香港貨源充足,市民毋需搶購,以免商店乘機抬高價格。

消委會今年首3個月,共收到5宗關於超巿定價的投訴。另有罐頭商會指出,超市及小型雜貨店都向同一批發商入貨,但超市入貨價較便宜,而售價較高,非常不公平。有學者則指出,超市佔有率大,又有一站式購物優勢,小店難以抗衡。

記者到3家連鎖超市了解情況,發現各大型超市之間的同類型貨品,價格亦有出入,如某名牌200呎保鮮紙,百佳原本賣29.9元,惠康只售特價17.5元,現同時減價至15.5元。

對於物價上升,百佳表示,以食油為例,2007年全球原材料上升超過六成,而罐頭肉類在2007年上升五成。惠康則表示,消費物價在2007年下半年錄得顯著升幅,主要原因是全球食品價格飆升、人民幣升值和美元疲弱等。而華潤萬家就沒有回應。

市民盼各方拿良心做事

面對糧油食品價格不斷高漲,許多市民均表示生活更加困難。住在九龍的杜太太說:「真的辛苦了很多,很多人都說支出大了很多,在糧油和食品方面,衣食住行,民生方面是很重要的,在香港居住來講已經很貴了,現在連很基本的食物都很貴了。政府可能要做一些措施,跟一些商人開會去談一下,希望大家都拿良心出來做事。」

市民梁先生也說:「以前三四元一斤菜,現在沒有了,樣樣都貴了一半左右。」

家住新界屯門的張太對超市價格較高不以為然。她說:「(貨品)當然是超市更貴了,我喜歡在街市買餸,因為街市買會快一些。而且超市也加了很多價,好像前一陣子買的15元2支的醬油,昨天要賣10.9元一支。」

市民梁女士也說:「喜歡在街市買東西,因為街市有人情味,而且快、方便。知道超市會貴一點,但有時超市有特價(就去買)。最不好是在超市有時會買到過期的食品,讓人很不開心。」
但也有市民喜歡在超市購物。鄺太太說:「哪裏方便就在哪裏買了,超市豬肉便宜點啦,通常會格價再買,超市有特價才買。」

周先生也說:「喜歡在超市買,因為舒服、乾淨,有(購物)車仔推。不會像在街市買餸那麼辛苦。」◇(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什西藏問題特使將會晤達賴喇嘛
印尼部長:收成較佳  今年稻米可望自給自足
哈薩克禁小麥出口
全球女性議員增多仍面臨諸多障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