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進黨檢討聲浪下 黨魁產生方式受矚目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怡君台北六日電)民進黨敗選後,黨內一波波檢討聲浪,雖都聲稱跨派系改革建言,仍可嗅出前派系色彩,對黨主席改選方式,黨內也各有看法,無論是協調共推、全民投票或青年入黨等,還未成為全黨共識,未來最高權力的黨主席如何產生、是否能超越派系思考,考驗著亟欲改革的民進黨。

民進黨團日前黨團大會對黨主席產生方式,達成初步共識,多數人同意此時再選舉,恐加深黨內裂痕,建議以協調共推一人,再同額競選的方式產生候選人,除黨團有初步共識外,顯然黨內還有不同聲音。

為憂心競選方式造成黨內分裂,原本有黨籍立委建議黨魁協調產生即可,但黨團幹事長賴清德認為缺乏黨員投票一環,未來黨主席權力基礎恐較為薄弱,建議協調產生一人,但採同額競選方式,再交由黨員直選。

由於黨中央本週即將召開擴大改革會議,黨內各勢力也於日前各自提出改革建言,包括以前新潮流系為主的段宜康等人提出民進黨改革芻議,同時他們也直指民進黨敗選原因,總統陳水扁應該負最大比例責任。

對陳總統被指為應負最大比例責任,前正義連線成員高志鵬立即回應,依照此邏輯「八年來掌握最大權力的派系,應負多少比例責任?」同時也表明將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言。

前正義連線成員私下半開玩笑說,「若不趕快提出改革建言,好像我們就是要被人家改革的對象」。

前正義連線版改革方案,由現任立委高志鵬、邱議瑩及卸任立委郭正亮等人討論後,提出主要方向,而對於黨主席人選產生方式,建議要讓「三十五歲以上」選民也能參與改革,因此黨魁改選應擴大全民參與,當天登記入黨即可當天投票。

由於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先前提出讓十八歲至三十五歲青年入黨參與黨魁選舉,因此前正義連線改革建言被外界解讀為在改革上「加碼」。

對於黨主席改選方式,是否成會成為各方勢力相互競逐的新戰場?謝系立委管碧玲表示,黨主席產生的方式可以討論,但不應該演變為黨內廝殺,黨內並非沒有人才,而是互信脆弱,黨主席改選才會變得如此複雜,選民並不樂見這樣的情況。

她指出,比較贊成謝長廷提出青年入黨的改革方案,讓年輕人參與黨魁投票,為黨注入活力。對於黨改革方向,管碧玲也有許多想法,但是否於本週提出「管版」建言,還在考慮。

有黨內中生代認為,黨內應該先檢討敗選,而非討論黨主席人選產生方式,且若各派系能夠放下派系利益,即便新系推出適合人選,其他各派系如謝系及蘇系也願意支持,黨魁如何產生就不是很重要了。

民進黨敗選兩週後,黨內漸漸走出敗選的悲傷氛圍,思考變革反省浪潮一波接一波,民進黨臥薪嘗膽期間,黨魁人選及產生方式是否能展現超越派系的思考,值得繼續關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