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进党检讨声浪下 党魁产生方式受瞩目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怡君台北六日电)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一波波检讨声浪,虽都声称跨派系改革建言,仍可嗅出前派系色彩,对党主席改选方式,党内也各有看法,无论是协调共推、全民投票或青年入党等,还未成为全党共识,未来最高权力的党主席如何产生、是否能超越派系思考,考验着亟欲改革的民进党。

民进党团日前党团大会对党主席产生方式,达成初步共识,多数人同意此时再选举,恐加深党内裂痕,建议以协调共推一人,再同额竞选的方式产生候选人,除党团有初步共识外,显然党内还有不同声音。

为忧心竞选方式造成党内分裂,原本有党籍立委建议党魁协调产生即可,但党团干事长赖清德认为缺乏党员投票一环,未来党主席权力基础恐较为薄弱,建议协调产生一人,但采同额竞选方式,再交由党员直选。

由于党中央本周即将召开扩大改革会议,党内各势力也于日前各自提出改革建言,包括以前新潮流系为主的段宜康等人提出民进党改革刍议,同时他们也直指民进党败选原因,总统陈水扁应该负最大比例责任。

对陈总统被指为应负最大比例责任,前正义连线成员高志鹏立即回应,依照此逻辑“八年来掌握最大权力的派系,应负多少比例责任?”同时也表明将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言。

前正义连线成员私下半开玩笑说,“若不赶快提出改革建言,好像我们就是要被人家改革的对象”。

前正义连线版改革方案,由现任立委高志鹏、邱议莹及卸任立委郭正亮等人讨论后,提出主要方向,而对于党主席人选产生方式,建议要让“三十五岁以上”选民也能参与改革,因此党魁改选应扩大全民参与,当天登记入党即可当天投票。

由于民进党主席谢长廷先前提出让十八岁至三十五岁青年入党参与党魁选举,因此前正义连线改革建言被外界解读为在改革上“加码”。

对于党主席改选方式,是否成会成为各方势力相互竞逐的新战场?谢系立委管碧玲表示,党主席产生的方式可以讨论,但不应该演变为党内厮杀,党内并非没有人才,而是互信脆弱,党主席改选才会变得如此复杂,选民并不乐见这样的情况。

她指出,比较赞成谢长廷提出青年入党的改革方案,让年轻人参与党魁投票,为党注入活力。对于党改革方向,管碧玲也有许多想法,但是否于本周提出“管版”建言,还在考虑。

有党内中生代认为,党内应该先检讨败选,而非讨论党主席人选产生方式,且若各派系能够放下派系利益,即便新系推出适合人选,其他各派系如谢系及苏系也愿意支持,党魁如何产生就不是很重要了。

民进党败选两周后,党内渐渐走出败选的悲伤氛围,思考变革反省浪潮一波接一波,民进党卧薪尝胆期间,党魁人选及产生方式是否能展现超越派系的思考,值得继续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