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利弊得失 給人民一個交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英九當選了,因為中國的意見,要去美國訪問暫時去不了,但他的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卻要在本週啟程前往中國與胡錦濤會面!博鰲論壇上的蕭胡會,不該放在兩岸的架構下來看,必須從國際社會的大局中,來檢視其所有可能帶來的影響,因此是利?是弊?當然要通過這樣的標準來接受全民監督。

蕭萬長已獲中選會公告,是台灣的準副總統,並接受國安局的法定保護,這次中國只同意他以兩岸共同市場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的民間「身分」前往,馬蕭仍決定要去,則去的目標與策略為何?準執政團隊至少事後必須給個交代。

包括,這會不會成為一種「慣例」,即台灣總統級當選人上任前要先到中國「宗主國」去「朝貢」?這又會不會是想在連戰的國共論壇之外,另立屬於馬英九的對話管道?整個會談會不會籠罩在一中架構下,政治引領經濟?以及蕭萬長的全程表現將造成國際何種解讀?是台海兩岸的緩和?還是台灣遲早將成為中國的囊中物?

這些質疑,行前必須要有充分完善的幕僚作業,才能把題目答好,而匆促啟程前夕,馬蕭必須自問究竟準備好了沒有?

面對這場政治象徵意義必然超越一切的中國行,中國國民黨的蕭萬長被給予的待遇如何?當然是媒體檢查的重點,這時標榜「民間」不足以卸責,必須有效與中國交涉。

已經標舉一中不是問題的馬蕭團隊,近日已由中華民國自退到中華台北,此番去了海南,老蕭要如何表現對等、對台灣有利?國內也會用放大鏡觀察。

過去在台美經貿談判時,因Never say no獲老美歡迎的微笑老蕭,這次去對岸,呈現在鎂光燈與鏡頭前的畫面,會只是「陪笑臉」嗎?有多少議題主導能力?若一位副元首委曲求全,則評價自在人心。

最後是,一個過去了無新意,現在成了大拜拜的活動結束後,蕭萬長要帶什麼東西回台?這牽涉到為何而去?以及他能否消除國內疑慮,及對國際有個平衡且穩定的操作?

兩岸當然可以對話,但是對話的品質如何?考驗執政者的能力,尚未上任的新政府,已經給自己出了考題,台灣公民則不允許有任何差池。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