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尹啟銘:鬆綁40%投資與產業限制將通盤考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十一日電)準經濟部長尹啟銘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部分民眾對於「完全鬆綁」企業登陸投資40%上限仍有疑慮,新政府將把鬆綁40%上限、鬆綁登陸投資產業別限制納入通盤考量,以創造兩岸企業策略聯盟平台,讓台灣成為跨國企業進入中國的門戶,台灣的安全與政治地位自然會提高。

兩岸經貿鬆綁,放寬企業赴中國投資不得逾淨值40%的限制,是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重要政見,企業界期待「馬」上就落實。

尹啟銘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鬆綁40%投資上限和放寬登陸投資產業別限制,經濟部會列為最優先施政項目。

不過,他坦言,鬆綁40%投資上限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除了經濟層面,還涉及心理、政治層面因素,「百姓對於完全鬆綁,有一大部分仍有疑慮」,雖然從實務面來看,他認為投資上限應百分之百鬆綁,但心理、政治因素還是要考量。

尹啟銘說,很多上市櫃公司登陸投資金額已瀕臨滿水位,這個限制應該調整,但只鎖定鬆綁40%上限太「low-end」,鬆綁投資上限不是只為了幫企業解套,背後還有更重要的策略思維。

他說,政府對於企業登陸投資設有行業別限制,例如製造業的 LCD面板前段製程、IC設計、石化上游等都不准登「陸」投資,服務業不只銀行不准去,連當鋪也不准去。鬆綁投資上限,在策略上是為了讓企業更能發揮能量,靈活運用各種營運模式,結合中國大陸優勢條件和跨國企業之力,一起布局全球。

尹啟銘認為,檢討40%投資上限,應與鬆綁產業別限制一起通盤考量,甚至與陸資來台投資一起列入考量,原則上要把陸資視為「等同」外資,陸資來台投資視同外人直接投資(FDI)處理。

他說,一旦 40%投資上限鬆綁、登陸投資產業別限制鬆綁,又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兩岸企業可互相投資、組成策略聯盟,就能吸引跨國企業加入此一合作平台。畢竟對跨國企業來說,到中國投資風險仍高,若能透過台灣企業的語言、文化、人脈等優勢進軍中國,成功機會大增。

他表示,如果台灣能作為跨國企業進入中國的門戶,台灣的安全、國際地位自然就會提高。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2005年封面報導「Why TaiwanMatters」(台灣為何重要),就是這樣的道理。

尹啟銘強調,談兩岸經貿正常化,如果「把政治放在前面,(結果可能)什麼都沒有;把經濟放在前面,政治力量也會跟著提升」。

新政府上台後,現行兩岸經貿法規將全盤大翻修,很多只涉及行政辦法修訂,時程可以很快。

尹啟銘笑著說,很多辦法其實相關部會早已擬好,只是過去礙於政策或政治因素而沒有進展,未來凡是經濟部可單獨處理的事,他會很快來處理,涉及跨部會協調的部分,時程較難預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