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強震震央三年大旱 證歷史規律

人氣 4

【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曾預測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中國地震局研究員耿慶國表示,這次四川大地震震央地區從二零零五年到二零零七年連續大旱,完全符合大旱後一年到三年半,出現芮氏規模六以上大地震的歷史規律。

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耿慶國曾在一九八四年七月的「中國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旱震關係與大地震中期預報」指出,從公元前二三一年到公元一九七一年,中國華北和渤海地區共發生六十九次規模六以上大地震,其中六十七次地震都是先大旱後大震,占地震總次數的百分之九十七點一。

論文提到,這些地震中,二十七次是震前一年大旱、十五次是震前兩年大旱、十六次是震前三年大旱、九次是震前三年半大旱。

耿慶國說,大旱是中長期指標,距地震發生時間點達一年到三年半,但還可以用短期指標作更準確的預測,包括氣壓是否降到近年同期最低值,且連續數天偏低;溫度是否趨於極高或極低;是否出現數十年一見的大雨等。

他表示,另外像是大批青蛙跳出來這類動物的異常動態、地下水位反常、地光現象等,都是可以參考的地震短期指標。

報導說,唐山大地震發生前,耿慶國在北京地震局工作,曾準確預測大地震,但因唐山接近北京,北京地震局擔心引起首都不安,沒有發出預警。

二零零六年,此事在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紀念活動中曾被媒體再三提及,呼籲當局記取教訓。

相關新聞
三峽大壩誘發四川7.8級強震? 再引關注
大陸網友5月7日發出四川大地震預警
四川震級可能超過了唐山
北京隨震重慶餘震遭否認 百姓感無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