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主體意識 八年深耕有成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標舉本土政權的陳水扁總統,執政八年期間,台灣主體意識也逐漸攀高,民眾愈來愈能表達當家作主的意願。公民投票幾次實施雖沒過關,但所顯示結果,如壓倒性支持進入聯合國的聲音看出,「反統一」已成國內最大公約數。

根據陸委會的歷年民調,公元兩千年5月陳水扁就職,支持盡快統一的比率還有四.一%,維持現狀以後統一則有十九.一%。這些清楚表明「統派」立場還有兩成多比率;統獨兩派仍然激化。

然而,經過這八年,上述民調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直到今年3月最新統計,支持盡快統一的受訪者僅有一.七%,維持現狀以後統一也下降至十.五%。與八年前比較,整整減少一半的比率。

正名運動 加速推動轉型正義

本土力量的增長,與扁政府強化主體意識及兩岸關係互動有密切關係。陳總統公元兩千年拋出四不一沒有,並沒有獲得北京善意回應;幾次外交空間的打壓,也迫使阿扁於2002年向世台會致詞時強調兩岸「一邊一國」。

除主權明確宣示外,扁政府也推動本土教育、正名運動、凍結國統會的運作,並加速「轉型正義」的檢討。自去年展開新一波去蔣化活動,包括民主紀念館正名等,逐步豐富化作為「台灣人」的意涵。

反分裂法 更強化我主體意識

另方面,中國也拉高兩岸情勢,由促統轉向反獨。尤其在台灣於2004年實施首次公民投票,當年還舉辦受國際矚目的「百萬人民牽手護台灣」運動。北京隔年即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試圖壓制島內本土意識。

不過,如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係,中國的恫嚇,只是換來台灣內部更強烈的主體意識。

2006年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一份民調指出,有六十%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非台灣人的只有四.八%。陳總統甚至引用該份民調於助選場合。

類似的數據也出現在民進黨2007年3月公布的統獨意向民調,有五十%受訪者認為台灣未來應走向獨立,認為兩岸應統一者則為三十四%,另外八.一%的人認為應維持現狀。

隨著2008年實施進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反對與中國統一的圖像則更清晰。雖然因為公投制度設計不良導致公投案無法通過,但民調顯示有近八成支持入聯,投票更是壓倒性的結果看出,隨著扁政府的八年扎根,當家作主的主權意識,已然堅定難以撼動。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