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態工法整治後勁溪有成 曹啟鴻率員取經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二十二日電)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副教授沈建全自行研發的「污水生態分配處理系統」在後勁溪畔場址實施一年半來,成效卓著,屏東縣長曹啟鴻今天下午率縣府相關局處首長前來取經,對這項新型生態淨化工法,讚不絕口,並考慮引進整治縣內河川。

曹啟鴻率領縣府環保局、水利局、工務局等官員下午至海科大北側後勁溪畔污水生態分配處理系統場址實地參訪,受海科大校長陳哲聰率員熱烈歡迎,沈建全並率曹啟鴻一行下到後勁溪河灘地菜圃現場,實地解說這套新型生態工法,曹啟鴻一行頗有興趣,頻頻詢問工法運作原理。

沈建全表示,這項生態工法是採用複合式生態工法,集各種生態工法的優點於一身,包括表面漫地流法、表面曝氣法、次層流法、土壤過濾法、生物膜處理法、土壤曝氣法及植栽處理法等整合於一個系統中,並以陽光、細菌、生物膜、植栽、土壤等處理手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處理系統。

他說,該系統的優點為處理效率快,二十三分鐘即內可移除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生化需氧量(BOD,污水中細菌分解廢料的耗氧量),造價便宜、操作容易,每公頃處理系統花費新台幣一百八十萬元即可建造完成,且其上可種植蔬菜,依果菜市場市價計,每公頃每月收穫菜蔬價約合六十八萬元。

他又說,附加經濟價值可引導農夫前來耕種經營管理,克服人工濕地缺人管理的窘境。不過,由於目前仍屬實驗性質,因此生產菜蔬都贈送學校員工或附近居民。

沈建全指出,該系統設置於河灘地上,用地取得不成問題,由市府工務局水工處無償提供,自2006年十一月進行第一期開設以來,迄今陸續完成四期開發,共計佔地零點一公頃,今年將再展再開發第五期,沿岸挺進擴大生態工法範圍。

他強調,該生態工法設備全部貼近地面,可抵抗洪水侵襲,去年夏天颱風期間歷經五次豪大雨來襲,洪水在後勁溪床高達四公尺幾乎滿溢情況下,該系統毫髮無損,經此考驗證明其耐洪性能甚佳。

沈建全表示,採樣檢測系統出入系統水源顯示,進流水溶氧三PPM,出流水溶氧則可增加至七PPM,處理後的尾水排入河川,可活化河川溶氧及生態。

該系統目前種植可食用蔬菜為空心菜、地瓜葉、芋頭,觀賞用的植物則有,美人蕉、野薑花、幸運竹及香蒲等植物,各場地莫不欣欣向榮,展現出河灘菜圃的美麗田園風光,且沒有聞到一絲河川污染臭味。

沈建全說,目前已有二、三十組團隊包含大學教授、環保團體及國中、小、高中等師生率隊前來參訪,儼然成為新興的生態環保教育場所;生態工法研究成果近期也將向國際期刊投稿。

曹啟鴻表示,屏東縣各種畜牧污水、生活污水及養殖污水甚多,河灘地也甚多,土地不虞匱乏如能以生態工法加以處理污水,對生態環保、景觀等都有甚大助益,沈建全所研發的創新生態工法將生態、環保、景觀、教育及經濟整合於一個系統中,且不虞缺少管理人員,解決現行生態工法缺點,實在是一個優良的生態工法。

他希望,該生態工法系統能好好用到屏東縣,創造一個優質生態縣。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副教授沈建全(前左)研發的「污水生態分配處理系統」在後勁溪畔場址實施成效卓著,屏東縣長曹啟鴻(前右)二十二日率員實地參訪。//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