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回收待解問題多多

【大紀元5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于止戈編譯)美國許多電子設備被送往境外進行回收再製,不過分解它們的辦法暨不安全又不環保。

美國一名電子廢棄物處理專家於週三的國會聽證會上表示,許多廢棄電子設備被送往國外,以粗糙、不安全的辦法進行分解,部份原因可能是國內欠缺某些電子材料的市場。

美國電子產品回收聯盟(Electronics Take-Back Coalition)主席史密斯(Ted Smith)表示,除了少數幾次主要大廠的回收外,部份回收計畫將廢棄設備送往亞洲及非洲的開發中國家,分解過程首先將廢棄物以榔頭擊碎,將塑膠燒掉後留下可供提煉萃取的金屬成份。

史密斯向眾議院科學與技術委員會提出報告表示,燃燒塑膠所產生戴奧辛(dioxin)煙霧會影響這些開發中國家的孩童,這是目前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而美國必須負起相關責任。

依據美國環保局的資料,在美國境內進行回收處理的廢棄電子設備不到二成。代表美國回收業者的廢棄物回收協會(Institute for Scrap Recycling Industries)政府與國際事務部主任哈里斯(Eric Harris)補充表示,合法回收業者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收集、運送廢棄設備的成本;有些電子零件,例如電視機、傳統電腦螢幕的映像管,回收所需的成本超過業者負擔;其它如過程成本過高的回收塑膠利潤也很微薄。

哈里斯建議立法機關應該鼓勵回收業者,也應該鼓勵製造商設計產品時加入日後回收的概念,目前許多電子產品還是內含許多不利日後整理或回收的零件、原料。

史密斯與眾議員巴特理(Roscoe Bartlett)指出,電子產品日益縮短的使用壽命也是問題之一。史密斯表示,預估美國的消費者今年將購買三千二百萬部新電視、二千二百萬部新電腦。巴特理補充說,製造商設計的是拋棄式的產品,而非修復式、升級式的產品。他認為目前處理的是一個自作自受的問題,很多產品都是按「計畫報廢」控管品質的方式生產的。

巴特理表示,消費者添購新貨要考慮是否配合實際需求,衡量孰輕孰重,把大把時間花在電子遊戲上?還是為後代子孫多留下一些可用的能源?

索尼與惠普的代表表示,他們的公司已經廣泛設置許多回收計畫,惠普公司產品回收再生部主管丹尼斯(Renee St. Denis)表示,惠普在設計產品時剔除了許多不能回收的原料。

到底電子產品回收誰該付錢?是消費者?還是製造商?丹尼斯表示要求製造商付費比較敏感,美國有十三州明定回收計畫,多數都要求製造商付費,但是加州法令要求消費者付費。丹尼斯表示,回收過程中製造商涉入越多,就越容易在產品內受關注的原料上尋找變通之道。

但是另一位眾議員理查森(Laura Richardson)點出,惠普在2007年僅回收的百分之十五的電子產品,這並不足以令人滿意。

索尼副總裁兼法律顧問威廉斯(Michael Williams)表示他也寄望回收計畫能夠成長,索尼發起了全國性的電子產品回收計畫,目前全美有138個回收中心,消費者可以免費丟棄任何索尼的產品。索尼的目標是讓美國境內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可以就近在二十英里內找到回收中心,讓公司收回每一項廢棄產品。

威廉斯表示,回收計畫不僅對環保有益,還能夠建立品牌信譽,並為新產品提供原料。威廉斯表示:「就如同我向八十二歲的母親解釋的一樣,我們製造了什麼就回收什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永康焚化廠營運 一般事業廢棄物可進廠
科學家設計出全新記憶電子元件
瑞典研發高效便宜可充電鋅電池 彌補鋰電池缺點
哈勃揭示NGC 2005球狀星團為宇宙化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