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比較中日高速發展期

標籤: ,

【大紀元5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小玉2008年5月3日東京報導)中國經濟連續兩位數字的飛速發展令人聯想起上個世紀60年代的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就連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之後主辦奧運會也使很多人想起當年日本在經濟起飛時主辦奧運的情景。不過,日本分析家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實際上具有很多不同於日本的特點,比如,貧富之差擴大、環境污染惡化等問題。

上個世紀6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期是讓日本人懷念的黃金時代。1964年東京奧運會那一年,新幹線、高速公路先後亮相日本列島,電視機走進國民家中,收入日漸增加,人們嚐到了發展帶來的甜頭。當然,後來的環境污染、石油危機、泡沫經濟崩潰、景氣低迷讓人們至今心有餘悸。

*中國特點:貧富差距擴大*

曾經在日本財務省任財務官、現任日本評估研究所董事長的內海孚在剛剛發表的題為《比較日中經濟高速發展期》的報告中指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能單純地與日本比較,中國經濟具有更多的獨自的特點,最為典型的是,日本在經濟高速發展期孕育出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而中國則呈現貧富之差擴大。

內海說:“中國的收入差距不僅限於內陸與沿海之間,同時也表現在沿海地區中的城區與農村之間”。

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公佈的中國文盲率顯示,2000年至2005年中國文盲人口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3千萬,達到1.1億。內海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收入和生活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內海指出,日本由於在二戰結束以後實施了徹底的土地改革、稅制改革以及沒有明顯差距的薪金制度,日本不僅城鄉之間、個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得到縮小,同時還為中產階層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污染對中國社會影響大*

日中兩國都是在經濟發展的高潮主辦奧運會,但是情況卻不盡相同。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說,北京奧運讓有的北京居民拿到了政府發放的巨額搬遷費,在郊外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而不在奧運開發範圍內的居民則為高漲的物價發愁。當年東京奧運也曾經出現類似的問題,但是遠遠不如中國的現狀這樣明顯。

環境污染是中日兩國都曾經或者正在面臨的難題。日本評估研究所董事長內海孚認為,與日本經歷的環境污染相比,中國環境污染對社會的影響更大。因為中國人均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都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一旦這些資源遭到破壞,帶來的危害也就越加深刻。

北京奧運正在受到大氣污染的挑戰。日經新聞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日本奧委會在北京所作的大氣污染調查顯示,北京奧運主會場和建國門外的粉塵濃度分別在5個級別中各達4級和5級。不過調查同時顯示,在北京實施交通管制時的粉塵濃度有所減少,這意味著如果北京市在奧運之前停止土木工程並實施交通管制,大氣污染有可能暫時得到改善。

*主辦奧運中國看重政治意義*

中國與日本都在經濟高速發展期成為奧運會主辦國,這或許只是一個巧合。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奧運會被視為拉動經濟的巨大動力,那麼今年8月的北京奧運又將為中國帶來甚麼呢?日本評估研究所董事長內海孚指出,奧運最多可以發揮象徵性意義,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會很大。內海認為,中國或許更看重的是利用奧運提高國威的政治意義,不過他指出,如果這種情緒過分膨脹將可能產生反效果。

內海說:“中國召集留學生聚集在一起聲援聖火傳遞,這種做法如果是為了應對最近外國出現的一些動向,反而產生反效果。”他對中國的民族主義傾向表示擔憂。

color=#ffffff>(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觀點】:北京綠色奧運 可能弄巧成拙
便當輕鬆作 新式蒸氣蓋全搞定
右翼暴力威脅下 靖國終於在日首映
陽仲壽砲轟林英傑 火腿12:5勝樂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