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稅收創新高貧富分化日趨嚴重

標籤:

【大紀元5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天虹2008年5月6日香港報導)香港2007到2008年度稅收創下新高,不過,個人所得稅納稅比例進一步凸顯貧富分化日趨嚴重。有關人士呼籲政府採取具體措施,關注低收入階層,協助香港最低層市民抗衡通脹壓力。

香港稅務局最新公佈的數字顯示,香港2007到2008年度總稅收創下新高,達到兩千零六億元,比上一年度的一千五百億元上升百分之二十九。稅務局認為,其中主要原因是經濟持續增長,公司盈利顯著上升,就業人士收入也有普遍增長,加上股市和物業交易大幅增加。

各類稅收當中,增幅最大的是印花稅,其中又以股票交易印花稅最為突出,比上年度上升百分之一百三十六,另外,地產業和保險業的盈利增幅也帶動利得稅升幅高達百分之二十七,而博彩業方面的稅收也相當理想,上揚百分之八。

不過,香港媒體報導,個人所得稅方面的數字卻凸顯了香港社會貧富分化日趨嚴重。明報的報導說,稅務局計算納稅人收入時,發現納稅最多的前十萬人所繳稅款占整體薪俸稅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一點二,顯示納稅傾斜,稅基狹窄,也就是說,香港社會仍然在依賴少數高薪族群繳納大部份稅款。

星島日報的報導說,稅務局局長沒有評論香港貧富懸殊日趨嚴重的問題。

星島日報援引香港大學教授周永新說,近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嚴重影響到基層市民的生活,對此政府應當趁稅收豐厚,採取更多還賦予民的措施。

香港大學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梁祖彬在接受採訪時說,低收入群體尤其感到通脹壓力,因為他們的工資漲幅不大。

梁祖彬說:“通貨膨脹對低收入的人來說影響很大,因為整體來說他們的工資沒有甚麼增長,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工資增長的重點放在了高收入人群。今年政府用了大約五百億作為給居民分發紅利,分給低收入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三分之二是給中產階層的,因為整體來說最大的部份是通過退稅。”

香港職工會聯盟的葉滿光在接受採訪時說,還賦予民、幫助低收入階層對抗通脹,首先要從建立最有利於低收入階層的立法做起。

葉滿光說:“政府應該儘快通過立法制定最低工資,並且恢復1997年香港回歸後終止的集體談判權,讓工人可以通過工會去談判他們的工資增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基層市民的工薪待遇。”

從2006到2007年的統計發現,香港有四成僱員平均薪金下降或薪金調整低於通脹,也就是說,實質工資呈現負增長,很多低收入僱員除了抱怨食品等物價上漲,也提出政府應當拿出一部份稅收提供交通經費補貼。但是香港大學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梁祖彬說,發放津貼的做法通常只能收到短期效果,長期意義不大。

梁祖彬說:“現在發很多錢可能只是短期的改善,但是長期來說不一定有好處,香港政府沒有一個長期的經濟發展戰略,也沒有一個長期的社會發展的戰略。”

梁祖彬說,中國內地中央政府總是在承諾如何建立和諧社會,相比之下,香港特區政府從來沒有做出過類似的承諾。

相關新聞
港六公屋戶瞞報物業被定罪
港社福界調查:九成半社工認為政府修例不恰當
鄒家成涉未經授權轉寄投訴信 辯方質疑法例無禁止
林世雄稱有信心任內解決港網約車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