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引發衝突 黎巴嫩政治危機難以結束

標籤:

【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黎巴嫩親西方政府的支持者與罷工的工會成員和真主黨支持者七日在首都貝魯特街頭爆發衝突,迄今仍無法選出總統的黎巴嫩,顯然無法在短期內結束歷時將近兩年的政治危機。

由於聲稱贏得二零零六年夏天與以色列爆發的三十四天戰爭,伊朗和敘利亞支持的真主黨在停火後即領導在野陣營與西方和沙烏地阿拉伯支持的辛尼奧拉政府展開奪權鬥爭。

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拉胡德總統卸任後,儘管多數黨改變初衷轉而支持軍事首長蘇雷曼成為折中候選人,卻因朝野雙方對新政府的權力分配意見分歧,國會一直無法開會選舉新總統,讓黎巴嫩陷入一九九零年結束十五年內戰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敘利亞在今年三月中旬邀請辛尼奧拉出席三月二十九日召開的阿拉伯聯盟高峰會議,但在指責敘利亞干預導致黎巴嫩無法順利選舉總統的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揚言杯葛後,黎巴嫩政府也抵制此一高峰會。

在主要的親西方領袖都缺席的情況下,二十二國組成的阿拉伯聯盟只有十一國元首出席大馬士革高峰會。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都只派遣低階代表團與會。

辛尼奧拉在當天透過視訊告訴阿拉伯領袖,黎巴嫩由於敘利亞的干預而陷入「總統真空狀態」幾個月。他呼籲阿拉伯領袖敘利亞與黎巴嫩修補關係,強調貝魯特「希望與鄰國建立健全、手足般的關係」。

但是否認干預黎巴嫩事務的敘利亞總統阿塞德表示,敘利亞願意加入以「全國共識」為基礎結束黎巴嫩政治危機的「阿拉伯或非阿拉伯努力」。

阿拉伯聯盟在兩天高峰會後發表聲明,呼籲黎巴嫩朝野選舉一位折中候選人出任總統,並組成全國團結內閣。

然而,沙烏地外交部長紹德親王在利雅德指出:「問題是包括敘利亞在內的阿拉伯聯盟一致作成的決定都未執行。」

就在三日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沙再度訪問貝魯特試圖促成得以選舉總統的和解之際,黎巴嫩政府領袖指控真主黨在貝魯特機場秘密拍攝飛機起降情況,準備進行某種恐怖攻擊,機場安全主管因而遭到免職。

真主黨對此表示,提出此一指控者只是在隨聲附和美國詆毀它和反抗以色列的其他團體。真主黨及其支持者反控辛尼奧拉政府散播駭人聽聞的謠言,是為了破壞一項政治解決,同時嚇阻阿拉伯與其他訪客到黎巴嫩。

黎巴嫩政府接著在六日表示,將關閉真主黨經營的非法電訊網,聲稱它是國家安全的一個威脅。真主黨則警告政府勿輕舉妄動。

在朝野緊張關係再度升高的情況下,要求調高工資的工會成員與真主黨支持者七日發動一天的大罷工,並以沙堆和焚燒的輪胎封鎖貝魯特的道路。

黎巴嫩內閣最近已將校車司機與清潔工人等員工的最低薪資由每個月兩百美元調高為三百三十美元。但是工會指出,由於食物、燃料和其他商品價格高漲,此一調幅不夠。

黎巴嫩財政部長則警告說,大幅調高工資會導致通貨膨脹加劇。

在真主黨與政府的支持者爆發武裝衝突後,黎巴嫩遜尼派精神領袖卡巴尼嚴厲抨擊隸屬什葉派的真主黨利用罷工煽動暴力,同時要求真主黨下令戰士撤離貝魯特街頭,並結束抗議行動。

黎巴嫩總工會在幾個小時後基於安全理由取消罷工行動,並表示將另行安排罷工日期。

在此之前,以色列與西方官員以及真主黨本身都已指出,在與以色列激戰三十四天將近兩年後,真主黨已重新武裝,實力也比過去更為強大。

西方與以色列官員指控伊朗與敘利亞違反聯合國禁令,將幾千枚短程火箭和能夠深入攻擊以色列的飛彈以及其他武器走私到黎巴嫩。真主黨駁斥此一指控是宣傳伎倆,但是不願說明它如何重新取得武器。

此外,駐伊拉克美軍一位發言人表示,真主黨成員一直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的營地訓練伊拉克什葉派極端分子。

相關新聞
南海衝突 菲律賓:已向北京發出外交照會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將擴增美日墨產能
美制裁助伊朗軍方影子銀行網絡 含香港公司
違反美出口法 中石油分公司遭罰1450萬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