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陸富豪錢進台灣 是福是禍?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1日訊】台灣大選過後,開放陸資投資房地產的問題「馬上」成為台灣新聞焦點,因應年底可能實施開放陸資的政策,四月廿一至廿五日,中國大陸富豪團抵台觀察房地產市場,但台灣媒體與民眾的反應卻普遍充滿疑慮,尤其富豪團所到之處聚集建商藉機大量宣傳、廣告,民眾擔心富豪團變成「炒樓團」,使房地產價格飆漲。

到台灣的富豪團一行九人,包括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萬通集團主席馮侖、SOHO中國主席潘石屹、世紀朝陽地產董事長曾偉等,身價保守估計達新台幣一兆,引起社會強烈關注。


中國地產訪問團來台受到各界關注,台北市議員吳思瑤(右)與學者二十三日說,房價高漲,北市購屋壓力高居全台之冠,年輕世代不吃不喝數十年可能還買不起房子,市長郝龍斌應正視青年購屋問題。(中央社)

開放陸資 學者普遍不樂觀

對此,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接受專訪時表示,最近台北市房地產的價格已出現泡沫化的端倪,台灣的經濟規模比大陸小,此時開放大量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並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張金鶚說,陸資如果投注在商業、休閒觀光產業建設或者大規模的都市更新計劃上是很好的,因為台灣社會內部在這幾項投資上的意願不高,陸資長期投資能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景氣,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陸資的目標是不動產,特別是住宅的投資,就會造成台灣民眾的疑慮。因為陸資投資住宅,明顯不是以居住用途為考量,如果資金短期進出,造成房價飆高,對於整體台灣社會當然會有負面影響。

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莊孟翰也擔憂,過多資金來台可能會加速房地產泡沫化的風險,導致台灣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尤其目前受到部份豪宅推案「比價效應」的影響,台北市房價衝上新高點,莊孟翰因而對年底開放陸資投資房地產的政策有所保留。

台灣大學城鄉所教授華昌宜也對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感到猶豫,他說,如果陸資到台灣投資一般住宅就純粹是為了投機性地賺取差價,那當然是要再審慎評估。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表示贊成陸資進入台灣,他表示,以目前觀察的結果而言,陸資多半投資在商用不動產,投資住宅的情況較少,若有,也是以豪宅的投資居多,不會對一般住宅市場產生太大的影響。


民進黨團副幹事長潘孟安(中)二十二日表示,中國富豪炒樓團抵台訪問,一旦中資來台炒樓恐造成年輕人買房夢碎,經濟發展不能靠炒作,否則不利台灣發展。(中央社)

新政府自清 將訂防止炒作條款

準總統馬英九表示,新政府未來將在不違反國防安全及國家尊嚴下針對投資市場進行開放,目標是兩岸經貿政策正常化。但政府一定會視項目決定配套措施,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的項目主要在「廠辦」(工廠、辦公室)、會提出「防止炒作條款」,規定五年內不得轉手,防止有投機人士刻意來台哄抬價錢後就走人的現象出現。

截至目前為止,馬英九尚未明確表示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不動產的具體時間表。

針對陸資議題,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指出,民進黨贊成陸資到台灣投資廠房等生產事業,但反對炒作住宅房地產使房價飆漲,不利一般民眾購屋。謝並呼籲新政府正視在經濟層面上過度依賴中國的問題。

立委塗醒哲提醒,陸資過去曾在香港炒樓,使房價狂飆,導致香港年輕人成為房奴,一輩子買不起房子,現在大量資金改湧進台灣,新政府必須謹慎以待。


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二十四日舉行「台北市房價泡沫知多少?」記者會,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研究員華昌宜(左二)及政大房地產研究中心教授張金鶚(右二)等學者提出房市泡沫化警訊。(中央社)

台灣市場大熱門 外資蜂湧匯入

經濟部五月一日公佈的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二零零八年最新報告指出,台灣投資環境排名全球第六,各項指標中,以政治風險指標進步最多,排名全球第十一、亞洲第二。

台灣的投資環境持續被列為最佳的1A等級,屬於低風險,適合進行投資的國家。在亞洲,台灣投資環境優於中國大陸(全球第十七名,六十一分)、馬來西亞(全球第十九名,五十九分)、韓國(全球第二十名,五十八分)、印度(全球第卅二名,四十六分)等國。

特別經過立委、總統大選之後,國際投資機構和大金主紛紛瞄準台灣,一股「台灣熱」(Taiwan Fever)正在發燒,對比中共控制下人治色彩重、欠缺法制化的大陸投資環境,台灣成為外資的「新大陸」,加上現在人民幣匯率升破七元、〈勞動合同法〉實施等因素使台商也出現回流風潮,目前已有大筆外資匯入台灣。

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公司總經理駱怡君指出,「台灣熱」持續升溫,國際資金認為投資台灣,或由台灣規劃投資國際,現在還只在「起跑點」,愈來愈多的金主準備好了,馬上要衝來台灣。宇智顧問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徐小波表示,目前台灣的巨額外資分為二類:一是可能形成泡沫的炒作型資金,例如新台幣匯率和商辦、房地產;第二部份就是投資型資金,這部份資金的流入值得台灣好好把握。

另外,台灣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也持續上升,今年四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的總數為68.48點,在亞洲名列前茅。報告指出,台灣消費者對國內景氣、投資股票時機、就業機會等,都很樂觀,但對未來半年的物價水準信心下降,民眾擔心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會帶動國內物價水準,尤其是近來民生用電、油、水價的上漲,看來都勢在必行,而物價上漲又可能對家庭經濟狀況造成衝擊。

台灣要如何抓住機會,善用大筆湧入的資金進一步活絡景氣、刺激經濟成長,而非被龐大的熱錢數量帶動進一步使物價上漲,將考驗新政府的智慧。◇***

本文轉自第69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
http://mag.epochtimes.com/071/4707.htm(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