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家暴療傷 高縣府結合社區演出行動劇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二十五日電)家庭暴力防治法今年滿十年,高雄縣家暴通報案件成長十倍;縣府社會處結合社區、社團完成探討家暴的「圓仔花姐妹情」、「恍惚的靈魂」行動劇,今天在縣婦幼青少年館起跑,並將在各鄉鎮市老人關懷據點演出十六場,希望喚醒重視人身安全,並與劇場互動,達到療傷的目的。

「圓仔花姐妹情」是高雄縣湖內鄉大湖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媽媽擔綱演出,十二位志工媽媽年齡共八百零八歲,加上熱心的協會理事長蘇福榮。社區發展協會去年推出「保生大帝傳奇」歌仔戲,曾應邀到香港演出,鼓舞志工媽媽的興趣,再嘗試演出現代劇。

協會邀請到去年取得英國博士學位的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系助理教授王婉容擔任「圓仔花姐妹情」導演及指導老師,王婉容感謝讓她的學術理論與實務結合。

志工媽媽與王婉容挖掘在地性劇場素材與故事元素,自編、自導、自演一齣改造社區舞蹈與結合人身安全議題,兼具鄉土草根風情的生活劇碼。她們很高興能協助別人解決問題。

在傳統的「內山姑娘要出嫁」歌聲中,迎親隊伍飄洋過海迎娶越南籍美嬌娘美芳,她每天在家操持家務,一成不變的日子使她格外想家。美芳邀約社區中的越南姐妹唱歌、玩撲克牌解悶,將先生辛勤工作給她的錢輸光,卻向先生撒謊要外出工作,以寄回越南支付父親住院費用,後來被先生發現演變成家庭口角與衝突。

台灣女兒美麗有個欠債又愛流連酒家的丈夫,帶著孩子到酒家找先生時卻被毆打;一位新移民配偶的先生長期在外工作,留下太太養育子女及侍奉父親,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她的無助有誰知?劇情場景時常在我們周遭出現,藉由主持人與演員及觀眾的互動,提供觀賞者另一種思考角度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王婉容表示,志工媽媽頗為保守,要飾演妖豔的舞女、家庭衝突的畫面頗為困難,經溝通後,志工媽媽才打開心胸,暢快演出。

「恍惚的靈魂」由高雄縣林園鄉魔法屋愛鄉協會的社區婦女、高雄縣關懷台灣協會婦女志工、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婦女志工及高雄市彩色頁協會婦女志工們聯合擔綱演出,由資深導演卓明執導。

劇情是一位從小目睹父母親以暴力處理問題的孩子,內心存在著家庭暴力陰影,在成長過程中遭逢好朋友的背叛,卻只會以暴力解決問題;在心理醫師的引導下,他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面對內心感受。探索一個又一個深刻且難忘的負向影響,在成長過程中該如何突破侷限,追尋可解套的答案。

縣府社會處副處長林幽妙表示,「人身安全議題劇場」突破人身安全敏感度,藉由與戲劇互動療傷。

她表示,家庭暴力防治法民國八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實施,今年滿十週年;家庭暴力通報案增加十倍,其中男性、外籍配偶、兒童保護案成長快速;男性被害人成長二十三倍、外籍及大陸配偶成長五十一倍、兒童保護案件成長一百五十二倍、老人保護案件成長三十四倍。

她表示,家暴通報案件增加,可能是以前不敢講;近年來經大力宣導,家暴被害人願意挺身而出,面對暴力,並尋求協助及解決之道;社會大眾也不再將家暴當成自己可不聞不問的「家務事」,願意通報各年齡層的家暴案,盡公民的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