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原民會籲遊那瑪夏鄉 觀賞原民文物館特展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九日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大館帶小館巡迴特展」第一站是在高雄縣那瑪夏鄉(原三民鄉)原住民文物館,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協助展出「傳統與現代─50年代漢人vs.高雄都市原住民影像特展」,將展覽到二十九日,原民會今天呼籲民眾前往觀賞,瞭解漢人與原住民在都市互動生活史。

原民會為協助地方鄉鎮原住民文物館不變成蚊子館,推動「原緣不斷:大館帶小館巡迴特展」,邀請四大博物館協助十二個地方原住民文物館,舉行五個主題的特展,讓資源交流分享。

在高雄縣那瑪夏鄉的「50年代漢人vs.高雄都市原住民影像特展」日前揭幕,特展以「傳統與現代」為主軸,透過圖像影音的視訊展示,呈現台灣在50年代傳統漢人與高雄都市原住民的文化薈萃、族群融合。「傳統」的展示主題呈現台灣漢人族群的歷史記憶;「現代」的展示主題則記載原住民在現在都市的生活經驗,與族群互動的共同生活史。

參加這項特展的50年代漢人影像攝影者王雙福,是台南市人,出生於日治中期,在戰火下成長,躬逢中、日兩個政權在台交接過程,見證台灣人民在戰火廢墟中胼手胝足重建家園的艱辛。透過細膩的鏡頭焦距,捕捉庶民生活百相,為戰後台灣留下豐富的發展軌跡。

特展的老照片見證台灣面臨文化、社會、經濟等各種蛻變時,各階層民眾用堅信虔敬的各項民間信仰,積極參與各項宗教慶典,展現台灣族群旺盛的民間活力,並在反共抗俄的封閉社會氛圍下,克服種種物資匱乏的艱困歲月,透過教育體制的普及與民俗慶典的喧嘩,在各族群通婚交流過程獲得精神層次的滿足。

高雄市都市原住民特展的意義在標示台灣族群平等互助的願景,記載數十年來高雄市都市原住民奮鬥史,鼓舞都市原住民在台灣邁向商業化、資訊化的社會中,尋求積極主動順應時局變遷的過程。高雄市都市原住民,若能做為都市社會變遷的主體,則原鄉文化不致逐漸消逝於時代洪流,反而能順勢創造新的文化。

這項「傳統與現代─50年代漢人vs.高雄都市原住民影像特展」預定八月九日移到高雄縣桃源鄉原住民文物館展出到九月二十一日,行政院原民會歡迎各地民眾造訪山地部落的好山好水,同時瞭解原住民族與漢人文化的差異以及其中的歷史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