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視名人拍攝「中華人民資本國」

人氣 2

【大紀元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安柏編譯報導) 美國著名電視記者泰德‧科裴爾(Ted Koppel)歷時一年在中國拍攝的四集電視節目「中華人民資本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日前正在探索頻道播放(7月9-12日,東部時間晚10時)。它為美國觀眾瞭解鮮為人知的中國生活,提供了一個獨特窗口。

這個系列節目生動地描述了在中國威權統治與新興資本經濟之間的複雜性,以及中美之間密切的經濟互賴關係。主要拍攝地點在重慶,這個擁有一千三百多萬人口的新興大都市正蓬勃發展,相當具有中國資本經濟發展的指標性,但對美國人而言卻是遙遠陌生的。除了對中國有毒玩具及廉價勞工的印象外,美國人有必要去瞭解更多真實的中國。

第一集「密不可分的中美關係」(Joined at the Hip),討論的是中美兩國唇齒相依的經貿關係。美國人常抱怨中國的廉價勞工搶了美國勞工的飯碗,但美國卻也因此而受惠,經濟學家估計美國每年因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每年多賺進了七百億美元。美國最大百貨店Wal-Mart的貨品可以維持低價,就是因為中國勞工便宜。零售299美元的iPod,也是在中國組裝,每賣一台,美國賺取80美元利益,中國工廠只獲四美元。不過批評人士指出,中國這種低廉價格是以巨大環境污染和對未來資源消耗為基礎了,並不是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應該繼續提倡。

第二集的「從毛主義到自我主義」(MAOism to MEism),討論因為城市人口急劇增加,鄉村人口不斷外移,人口的重新分佈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導致傳統價值觀念改變, 性關係解放,宗教和政治的控制也開始動搖,人們在這種新舊快速的轉型中也容易迷失了自我。作者在這一集的製作中使用大量反映中國社會現實的鏡頭,對現代中國人在中共跛足改革中逐漸走向人性的迷失,刻畫得入木三分。

第三集「快速道路」(The Fast Lane)討論急速發展的汽車文化。中國人每天購買2萬 5千輛汽車,每年增加九百萬輛,往日的腳踏車被汽車所衝擊,幾萬哩的新公路正在新建著。這些新的汽車,不只帶來了更大的行動自由,也帶來了更多的交通事故和污染。汽車製造業也在蓬勃發展,中國不僅將成為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很快也會成為世界最大汽車生產國。中國汽車最快在明年就可能進軍美國市場,與美國車競爭。

第四集「是經濟,笨蛋」(It’s the Economy, Stupid),討論快速經濟發展帶來的其它社會問題,包括污染、人權、以及貪污腐敗。煤礦啟動了中國的經濟,同時也遮蔽了中國的天空與城市;隨著各項投資與基礎建設的增加,貪污問題益發嚴重,中國每年因此而損失數十億美元;而在中國,最棘手的就是人權問題。中共政府在擁抱資本主義的同時,依然不改本色,繼續以共產鐵拳壓制人權。

中國的故事遠比任何小說都還吸引人,有三億人正在遠離貧窮,但逐漸擴大的貧富差距又在創造著為數眾多的事實貧困者;數百萬人從鄉下湧入像重慶這樣的大都市,資本主義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城市的面貌。科裴爾在1973年文化大革命時曾到過中國,他表示當時人們的言論相當政治化,常將為祖國效力的話掛在嘴邊,發言不當可能會丟失性命;而今日人們公開談論著如何變得更富有,賺更多錢。人們在高壓下可以不談民主,但不能不賺錢。

「中華人民資本國」播放之際,正逢紛擾的北京奧運前夕,北京當局因為對西藏的鎮壓及支持蘇丹政府在達爾福爾進行的屠殺等諸多人權問題而備受抗議;而不久前的四川大地震也因當局缺乏危機處理的準備,掀起一陣陣反政府民忿。中國人民在力求溫飽與發展經濟的同時,似乎也開始反思中國的制度問題和未來走向。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電:在中國繁榮經濟下的受害人
伍凡:評述美國智庫對中國最新評估報告
中美文化協會贈送賑災捐款
在紐約上高中
在紐約上高中 人氣 1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