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善河川揚塵 環署:將施行跳島式植生法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二日電)台灣山高水急、多雨多颱風,加上人為開發等影響,不少河川河床裸露,河川揚塵造成空氣污染日漸嚴重,尤以中部濁水溪、大甲溪最為嚴重。環保署今天表示,經過各種抑制河川揚塵工法試驗,發現在河川地架設攔沙網供植物自然植生的「跳島式植生法」成效最佳,也最符合經濟效益。

河川揚塵會大幅增加空氣懸浮微粒濃度,近年來中部地區空氣品質變差,河川揚塵的影響愈來愈大,對彰化崙背、線西一帶的影響尤為明顯。

為改善河川揚塵對空氣品質的影響,環保署曾試過稻草蓆、礫石、水、植生覆蓋等抑制工法,但每遇到颱風豪雨,這些在河床上的工法設施大部分都會被大水沖毀,所費不貲又達不到效果,不過,環保署自2006年開始在濁水溪試作「跳島式植生法」,達到不錯的抑制揚塵效果。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處處長蕭慧娟表示,「跳島式植生法」是在河川揚塵嚴重的裸露河床地上架設長十米、高一米、網眼密度百分之五十的攔沙網,一段時間後,攔沙網前方會有一米、後方有五米塵土堆積,估算每一個攔沙網可攔下三十五立方米到五十二立方米砂塵,相當於五到七台二十一噸砂石車的承載量,成效相當不錯。

蕭慧娟說,這些在河床上隆起的土堆,就像河床上一座座的小島,一段時間後就會有草種、植物自然植生在土堆上,或著利用人為的方式植生,就能發揮固砂作用,而每公頃土地舖設價格僅需花費新台幣十萬元,與稻草蓆覆蓋法每公頃要二十萬到三十萬元相較,經濟又實惠。

因試辦成效良好,環保署表示,將推廣「跳島式植生法」到河川揚塵嚴重河川,除濁水溪外,大甲溪、卑南溪、花蓮溪將優先施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