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證交會決定分享信息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華盛頓報導)美聯儲和證交會星期一決定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共同分享各自所監管的金融機構的有關信息,以防止信貸危機再次發生。專家分析說,這只是聯邦監管機構針對次貸危機而出台的首批改革措施,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措施出台。

*加強二者間的合作*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星期一宣佈,它跟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協議,相互分享有關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信息,以便於早期發現金融系統所存在的風險。

美聯儲和證交會在這個被稱為諒解備忘錄的文件中同意在打擊洗錢、銀行經紀活動和金融交易結算活動等重要領域互通信息,加強合作。

美聯儲管理的對象是普通商業銀行,證交會的監管對象是投資銀行。雙方分享信息的領域還包括對這兩類銀行的現金與交易狀況,債務與資本的比例,融資渠道和風險管理系統等。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聯儲會發表的這份聲明中表示,「協議確定和加強了兩個機構之間旨在鞏固金融系統穩定而已經存在的合作關係。」

*考克斯:為投資人提供全面信息*

證交會主席克里斯托夫‧考克斯(Christopher Cox)在協議公佈後對媒體表示,這個協議的目的是為了給投資人提供儘可能多的決策信息。

他說:「我們證交會關心的是市場上的投資者擁有足夠的信息來做出好的決定,比如,是否應該買進還是賣出某一個證券。我們還希望那些關係到投資者決策信息的會計規則能夠給投資者提供他們實際使用的信息。」

考克斯還表示,次貸危機所引起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於金融機構所使用的會計規則不明確而導致賬面和賬外活動混亂所引起的。因此,金融業監管改革的重點是會計規則,儘量給投資者提供全面而可靠的信息。

金融業監管改革的推動者、財政部長保爾森星期一也表示,如何加強金融業的監管力度是華盛頓的一個熱門話題。他相信,美聯儲和證交會達成的這個備忘錄將給今後的金融業監管結構現代化的討論提供一個正確的方向。

*專家予以肯定*

金融業的專家們的初步反應是贊成的,但他們對這項改革如何推進保持謹慎。

美國第五大銀行富國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斯考特‧安德森(Scott Anderson)對美國之音說:「這樣的協議是金融管理規則調整所必須的。從去年8月開始的金融危機證明,證交會和美聯儲之間更為緊密的合作是必要的。美聯儲拯救了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銀行,參與了金融機構的融資過程。這些情況顯示,美聯儲和證交會之間的合作是勢在必行的。」

安德森指出,次貸危機的起因是數量巨大的房貸支持的債券廣泛地擴散,沒有人知道這些債券從甚麼地方來,又被轉賣到甚麼地方去。信息透明化將是防止這類問題再次發生的一個重要措施。

紐約金融服務機構FTN金融服務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洛認為,這個協議首先針對的是為美聯儲的短期貸款標售機制所存在的缺陷而制定的彌補措施。

他對美國之音說:「自從去年夏季貝爾斯登公司垮臺以來,美聯儲一直在給投資銀行提供貸款。人們擔心,美聯儲在發放貸款的同時並不瞭解接受貸款的銀行的財務狀況。現在美聯儲可以瞭解到相關的信息,能夠做出正確的貸款決定。」

*彌補標售平台不足*

次貸危機發生以後,美聯儲降低了給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發放貸款的「貼現窗口」的門檻,鼓勵它們多貸款,以緩解信貸市場日益緊縮的勢頭。但是,通過貼現窗口獲取貸款會影響到金融機構的市場形象,所以,美聯儲的這個意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隨後,美聯儲在去年年底推出了短期貸款標售機制(TAF),進一步放寬了貸款條件,也不要求貸款機構註冊登記,打消了它們對公司名聲受損的顧慮。這一措施實行半年以來獲得了相當的成效,成功地給市場注入了數千億美元的資金。

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洛表示,標售平台的目的是達到了,但競標機構信息不透明是一個明顯的缺點,它讓人感到納稅人的錢的使用存在很大的風險。現在,美聯儲通過證交會掌握這些投資銀行的有關信息就能夠彌補標售平台存在的不足。

*專家:將有更重要措施出台*

克里斯托夫.洛認為,信息分享只是聯邦政府改革金融體系監管機制的開端,今後還會有更重要的措施出台。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這只是第一步。獲取信息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將是起草新的銀行資本管理條例。美聯儲是否會擴大監管權力還需要觀察。但是,可以預測,美聯儲如果發現某個金融機構存在過高的風險就可以拒絕給它發放貸款。這個措施和道義勸說雙管齊下應該可以達到目的。」

克里斯托夫.洛還表示,貝爾斯登的教訓是,信息極不透明。調查發現,這家投資銀行的內部管理跟對沖基金沒有多大區別。有關監管機構不知道它持有哪些資產,又在如何進行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之後,這位金融專家表示,這種制度性的問題將會得以解決,對預防次貸危機的重演具有重要意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白文正屍體在澎湖大倉海域尋獲
陳安斌:白文正視名譽博士為傳子傳孫榮譽
白文正身亡 林孝達接寶來董座
七月四日歐美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