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油價飆漲比較歐巴馬與馬侃的能源政策

標籤: ,

【大紀元7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國際油價持續飆漲,已嚴重衝擊美國人的日常生活。民調顯示,在美國總統大選正如火如荼展開之際,選民最關心的並不是伊拉克美軍何時撤退,也不是健保制度如何改善,更不是如何解決非法移民問題,而是誰能夠解決油價狂飆,導致物價高漲,老百姓荷包嚴重縮水的問題。

換言之,誰能在因應油價飆漲的政策上端出牛肉,誰就有希望贏得較多選票。

比較民主黨準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和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馬侃的能源政策,兩人最基本的不同是,歐巴馬比較強調市場管理,馬侃比較注重供給面的開發。

歐巴馬認為,今天國際油價飆漲,除了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大國用油量大增的因素外,很大成份是投機客哄抬的結果。因此,關閉投機客投機管道是根本之道。

歐巴馬說,二零零零年美國政府解除商品期貨委員會對石油價格交易的監督,等於是為石油公司和投機客開了一個漏洞,讓他們可以獲得無止境的利潤。他矢言,如果當選總統,將制定反投機法,將這個被稱為「恩隆漏洞」的投機管道完全封閉。

馬侃認為,解除實施二十七年的美國沿海石油開採禁令,擴大石油的供給量,以降低美國對國外能源的依賴,並停止增加戰備儲油,才是積極作法。

馬侃呼應布希的主張說,開放美國東西兩岸及墨西哥灣開採油源,可生產約一百八十億桶原油,將可從心理層面根本抑制國際油價的飆漲。

歐巴馬嘲諷馬侃與布希的主張,是臨渴掘井,緩不濟急,因為即使現在立即開放,從鑽勘到生產,最快也要三到五年,根本無助於解決當前民生痛苦。

民主黨也諷刺布希執政八年的最大成就,就是與石油財團掛鉤,將共和黨的縮寫「GOP」變成「石油黨」(Gas and Oil Party)。開放沿海石油開採,甚至解除阿拉斯加野生動物保護區,其實是在為石油業者爭取利益,不顧下一代的生態環境。

歐巴馬說,如果他當選總統,將強迫石油業者開始在已承租的六千八百萬英畝國有土地上開採石油,別想在沿海和北極動腦筋。

歐巴馬指出,馬侃延續布希政府的經濟政策,主張繼續對有錢人減稅,對大企業提供更多稅務優惠,圖利有錢人與財團,卻讓小老百姓生活更苦,付不起健保、房貸和學費。

因此,歐巴馬主張對石油公司課徵暴利稅,利用從石油公司徵得的稅款,補貼中產家庭的支出。

民主黨呼應歐巴馬課徵暴利稅政見指出,根據布希的減稅計畫,獲取暴利達四百零六億的美孚公司,竟可少繳十二億美元稅款,這對為了少花幾分錢,寧願多繞一些路,找較便宜加油站排隊加油的小老百姓,是無法交代的。

馬侃批評歐巴馬的主張是「典型的民主黨人思維」,只想增稅,擴大政府的權力。馬侃警告,如果讓歐巴馬當選總統,美國人民必須準備好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幅度加稅計畫。

馬侃說,他將繼續實施布希政府的減稅政策。他認為,只有減稅,企業才會有活力,市場才會活絡,就業率才會提高,老百姓才能真正受惠。

此外,馬侃主張在暑期尖峰用車季節實施「燃料稅假期計畫」,即在六、七、八三個月停徵燃料稅。

歐巴馬批評這是騙選票的小惠。他說,每加崙汽油燃料稅只約一毛八分錢。整個夏天最多只讓駕駛人省下二十幾美元,但卻將讓地方政府缺錢維護公路基礎建設。

歐巴馬和馬侃都支持在不犧牲經濟成長的前提下,對抗地球暖化問題,強制減量排放溫室氣體。

兩人也都各自提出獎勵計畫,鼓勵汽車業者研發低污染汽車、油電混合車、高動力電力車等。

不過,歐巴馬指責,美國當前油價高漲,布希政府應負很大責任,因為布希政府為了保護石油財團,阻撓替代能源及新科技的研發,直到今天油價飆漲才發現問題嚴重。而馬侃正是長年在華府支持布希政策的一員。

相關新聞
歐巴馬第三度澄清 伊拉克撤軍立場不變
美慶祝獨立日  兩黨候選人競談愛國情操
調查:七成德國人看好歐巴馬入主白宮
民調:歐巴馬以六個百分點再度領先馬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