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緊對非洲大陸能源領域投資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燕青2008年7月31日華盛頓報導)近來世界各地石油價格的飛漲,使各界高度關注中國等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在能源方面的需求對世界能源供求關係的格局將帶來甚麼樣的影響。與此同時,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戰略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中國國家能源局這個星期在北京成立。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他現在的感覺是「任務撲面而來,責任非常重大」。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說,煤電油運緊張是制約當前經濟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能源的供應和保障,已經成為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熱點和難點。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一方面要抓緊籌劃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設,打造綜合性的大型能源企業集團,一方面也要著重發展包括核能發電和風力發電等替代能源,加大對外核能合作,並將著手出台鼓勵風力發電的優惠政策。

雖然煤電的供應問題是中國國內工農業生產的一個關鍵,但是從國際角度來看,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是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以及這一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全球範圍內的供求關係。

美國全國外交事務理事會最近出台的一份報告說,中國現在有一半的石油是從中東地區進口的,這個比例今後估計還會上漲。不過,除了中東地區之外,中國也把目光投向非洲等其他地區,拓展能源基地。就目前來講,安哥拉、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和蘇丹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能源夥伴國,乍得和尼日利亞等國也在發展之中。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中國工商銀行和非洲最大的銀行、總部設在南非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的渣打銀行正在研究在非洲地區擴大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電訊、金屬和電力領域的投資。

除能源領域以外,國際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總體上的貿易往來近年也大幅度增加。美國外交理事會的報告說,美國目前仍然是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但是中國已經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成為了非洲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中非之間2007年的貿易額達到了730億美元,這其中很大一部份是源於從蘇丹等國的石油進口的增加,但同時對木材、銅礦、鑽石等原材料的進口也有增加。

儘管美國政府對中國支持蘇丹和津巴布韋等壓制性政權深感憂慮和不滿,但是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並不把中國對非投資視作威脅。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弗雷澤就曾表示,中國與任何其他國家一樣,擁有與非洲接觸的權利。

美國前駐埃塞俄比亞大使、目前任教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學院的戴維.希恩分析說,應該看到,中國在樹立與發展中國家「南南」合作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對一些非洲國家來說,它們早在民族解放運動時期就得到了中國的聲援,從而形成了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殖民關係的包袱」,非洲國家與中國之間比較容易結成友好合作的關係。中國在非洲從事的一些援助項目也很受歡迎。

不過,希恩也指出,隨著中國在非洲的項目大量僱用中國人,同時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打入非洲市場,在非洲社會的基層,似乎產生了越來越強的反華情緒。

希恩大使星期四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儘管中美兩國在非洲問題上有很多歧見,他希望兩國能夠就非洲的發展,展開有效的合作。

他說:「要是能夠把重點放在中國和美國能夠合作的項目上,比如說衛生等公共設施的建設,維護和平的工作,甚至未來能源的協作開發,等等,這將對非洲和非洲人民都有好處。」

關鍵詞:中國,非洲,貿易,能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研發未來防彈盔甲 魚鱗提供靈感
繼中印之後 土耳其也投入搶奪非洲資源行列
台灣體大研究生將登非洲最高山送愛到小學
挑戰非洲第一高峰 援助非洲貧童蓋廁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