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玲:長路漫漫

胡慧玲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8月17日訊】戰爭的風聲傳來時,伊實美‧畢亞還以為是遙遠的他方發生的事。老老少少難民跋涉而過,他才明白,原來是自己國家的戰爭。疲勞和營養不良的印記,刻在難民額上。稚兒聽到劈柴聲、彈弓打鳥聲,就心驚膽跳;大人時不時陷入沉思,有難言之隱,好像是一種他們認為說出來別人也不會相信的煎熬和苦楚。

那時,伊實美‧畢亞才十歲,關於戰爭,他讀過書,看過電影《第一滴血》,聽過BBC新聞報導鄰國賴比瑞亞的內戰。除此之外,他無法想像和理解,難民的經歷和喪失的幸福。但,很快的,比地獄還慘的境遇,他就要親身陷入了。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二歲的伊實美和哥哥朱尼爾,以及友人塔洛伊,組成的饒舌樂舞團,到鄰鎮馬特魯仲參加才藝表演,隨身背包放著歌詞筆記、錄音帶、牛仔褲、足球衫等。心想反正隔天就要回來,也沒跟家人道別。但這一去,再也回不來了。他們步行到二十六公里外的目的地,一路上東聊西聊、笑笑鬧鬧,拿彈弓打鳥,追趕猴子,河邊游泳,搭便車。簡直是侯孝賢或阿巴斯電影的童年情調。

到了馬特魯仲,他們繼續吃喝玩樂。次日,戰火突然延燒到家鄉。他們得知,炮擊下,大家拔腿逃竄,做父親的從礦坑趕回家,面對的是空盪盪的房子,做母親到學校、溪邊找小孩,孩子也四處找父母。槍戰益發激烈,大家放棄找尋親人,螻蟻般逃生。

伊實美和哥哥返家心切,搭獨木舟轉陸路,途中,遇見一個逃難的女子,她說:「你們要去的地方染了太多鮮血,就連慈悲的神靈都逃離了。」這句話,正是往後幾年,伊實美的人生寫照。他回不了家。

接下來的日子,他目睹焦土般的荒村、嬰兒的乾嚎、幼童的哭喊、大人的悲鳴,無數的槍響,泉湧的鮮血,雜沓堆積的屍體。他們在時起時歇的烽火中,窺候和逃亡和挨餓,在匪軍和政府軍你追我趕中,眼睜睜看著同伴死去。最終,他被政府軍拉伕,一群十三歲到十七歲的小孩,拿起AK│四七,接受軍事訓練,開始殺人。「全副武裝,開火射擊,直到對方最後一人倒下,我們走向死屍,舉手互相擊掌。對方也是少年,可是我們完全不在乎,拿起他們的武器彈藥,坐在他們的屍體上,吃他們身上帶的熱食……」營區內,軍方無限制供應毒品,供童兵食用,麻痺神經,以便充當殺人機器;晚上則用發電機播放「魔鬼司令」等戰爭片,學習各種殺人技巧。

《長路漫漫-非洲童兵回憶錄》是發生在非洲獅子山國的真實故事。我相信,類似的版本,也一再發生在拉丁美洲、中南半島等地。我不理解的是,戰爭還太少嗎,在台灣,為什麼父母讓小孩,無日無夜,沈迷於殺來殺去的電子遊戲?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胡慧玲:光與影的一生
萊斯肯定愛樂平壤首演  但改變北韓長路漫漫
胡慧玲:吳松明的龍眼樹下
胡慧玲:莎士比亞書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