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三德源遠流長(上)

吳英毅委員長祭祖之意義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8月2日訊】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吳英毅委員長八月一日訪問華埠傳統僑團﹐拜訪中華公所之後﹐第二行程是前往紐約至德三德公所祭祖﹐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看﹐祭祖禮儀之意義非常重大。

華埠是華人承傳中華傳統文化在海外所建立的中國社會﹐保持中國風俗習俗﹐倫理道德。(筆者曾在大紀元時報發表「中華文化與海外華人社會」拙文有所述說)﹐而華埠姓氏宗親會林立﹐含有「敦親睦族」﹐宏揚聯宗之深意。「敦」者厚也﹐「睦」者敬和也﹐同姓同宗為要敦睦﹐必須有宗親會或姓氏公所之組織﹐藉此號召分散在各地的同姓宗親加入﹐使有機會互相認識﹐聯絡感情﹐有事互相照顧﹐有困難互相解決﹐有福利互相分享。

更重要的﹐各姓宗親會都追念其祖先美德與事業﹐籍以激勵後代﹐崇功報德﹐根據孔聖修齊平治之說﹐闡釋必須個人家族之協昌。以達國家世界之共榮。即堯典所謂「克﹐明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 ﹐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是人倫之大序﹐群治之真諦也。我黃炎子孫﹐所以由寧夏一隅﹐定鼎九州﹐而蕃殖四海者﹐即基於我宗族團結與繁榮之力量也。

至德三德公所是華埠最重要僑團之一﹐源遠流長﹐按照歷史記載﹕
至德公所之世系﹐以古公亶父為始祖﹐古公溯源始自少吳﹐而帝嚳后稷劉而至古公亶父傳至文王武王伐殷而統一天下﹐為周朝開基立國﹐歷三十八王﹐國籍所守而姓者數十人﹐太王生三子﹐長曰泰伯﹐次曰仲雍﹐幼曰季歷﹐惟季歷子昌文王有聖德﹐太王欲傳位於季歷以及昌﹐泰伯仲雍明父意﹐適太王病﹐籍採藥而去避荊蠻﹐紋身斷髮﹐示不可用﹐以讓季歷傳昌﹐孔子贊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至德公所取義﹐亦因而顏焉。太王古公亶父史略。

太王﹕姬姓后稷十四世孫﹐公劉十世孫﹐取太姜為妃﹐太姜有邰氏之女﹐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太王謀遷徙﹐必與太姜﹐古公開國於幽﹐積德行仁﹐國人戴之﹐時患戎狄﹐遂去幽﹐幽人從之渡漆山﹐踰梁山﹐止於岐山﹐國號曰周﹐四方聞而歸之﹐太王生三子﹐長曰泰伯﹐次曰仲雍﹐幼曰季歷「文王之父」﹐至武王統一天下﹐追尊古公為太王。

泰伯﹐太王長子﹐仲雍季歷之兄﹐季歷賢﹐生子昌﹐有聖德﹐太王欲季歷傳昌﹐泰伯仲雍知父意﹐一日太王有病﹐籍採藥去荊蠻﹐紋身斷髮﹐示不可用﹐以讓季歷傳昌﹐及太王去世﹐尋泰伯仲雍不獲﹐遂立季歷﹐惟泰伯仲雍奔荊蠻後﹐自號勾吳﹐荊蠻人義之而歸之者千餘家﹐立之為泰伯﹐及泰伯卒﹐無後﹐仲雍繼位﹐是為吳泰伯仲雍。(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詩歌:退黨自救
清明節祭祖活動現休市
蕭萬長:520後要做的事情很多 有信心做好
掃墓祭祖 感恩萬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