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金融危機 科技創新重重一擊

人氣 2

【大紀元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雷曼與美林兩家券商都安全度過上個世紀的大蕭條以及兩次世界大戰,但卻熬不過2008年金融史上罕見慘烈的危機。據商業週刊報導,科技產業看似與金融危機毫無相關,其實所受影響是很深遠的。短期而言,金融業資訊科技(IT)支出減少,科技公司的產品市場將萎縮;長期而言,大型投資銀行少了一半,勢必衝擊創投產業與科技創新的長線發展。

短期影響IT支出

華爾街一直以來是科技萬能的信徒,也是科技產品的大買家。據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估計,金融業IT的支出對整體市場貢獻率達18%,華爾街券商則包下了這其中的三分之一。去年銀行業雖然縮減開支,但還沒省到IT支出。可是今年IT的支出恐怕將大幅刪減。短期而言,Infosys、Wipro、薩迪楊(Satyam)等印度軟體服務公司,以及美國的伺服器大廠昇陽公司(Sun Microsystems)將首當其衝。

根據印度國家軟體服務協會Nasscom估計,印度IT產業60%的營收來自銀行、金融保險、電信等行業。據美國銀行家日報(American Banker)調查,印度的Cognizant公司48%營收來自金融業,Infosys公司的金融業營收比重也高達37%。一週以來,薩迪楊股價跌了15%,Wipro跌了12%。據市調公司Gartner估計,全球伺服器25%的採購來自金融業。因此,伺服器大廠昇陽公司的股價一週就跌掉了22%。美國的優利系統(Unisys)與從事金流操作的Fiserv公司與Diebold公司也都受波及,一週來優利系統股價跌了13%,Diebold公司也跌了12%。

長期重創美國經濟的創新動能

長久以來,投資銀行總是扮演著科技發展的火車頭要角:草創時期投資銀行提供創業基金,IPO時投資銀行入股,上市前後券商撰寫研究報告。擠身華爾街六大券商行列的雷曼公司,150年來一直扮演著這樣的關鍵角色。1950及1960年代,雷曼公司在羅伯特.雷曼(Robert Lehman)的帶領下,一直為新創科技公司提供資金與承銷服務。

1960年以來,雷曼公司幫助了數以百計的科技公司上市,也成為華爾街同業爭相效倣的對象。1960年雷曼公開承銷全美第一家上市的創投公司ARD(American Research & Development)。1966年更為當年小型的電腦公司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公開承銷,讓許多投資人賺飽了荷包,也讓美國創投業初嚐勝利的滋味,更從此誕生了一個創新導向的美國經濟。

去年IPO件數少的可憐,華爾街券商、創投業以及企業家原本以為,這可能僅僅是資本市場的危機而已,如今卻又憑空消失了貝爾史登、雷曼與美林這三家創投金主,新創科技公司未來上市之路必將更為坎坷。長期而言,金融危機將重創美國經濟的創新能力,對創投業與創新科技的公司來說,這場金融危機無異一場創投風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雷曼美林猝然倒下 員工損失嚴重
花旗正考慮收購華互銀行
美政府承諾解決壞帳危機  全球股市強勁反彈
金融風暴吹動房地產市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