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禍蔓延 香港慌忙應對

第二宗腎結石患兒確診 內地受害嬰幼兒料逾500萬

人氣 23

【大紀元9月23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爆發的有毒奶類製品事件蔓延至香港後,情況越演越烈。香港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證實一名在香港出生但居於中國大陸的4歲男童患上腎結石,成為香港第二宗因飲用三聚氰胺奶類製品而出現腎結石的確診個案。港府衛生部門昨午宣佈緊急立法,禁止食物中含有過量的三聚氰胺,在今天刊憲後立即生效。同時將會開放25個診症地點,供家長帶同子女前往進行免費評估。

在台灣被驗出使用大陸製奶精而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伯朗咖啡,其香港代理昨日起全面回收8款問題咖啡產品及一款雞茸玉米濃湯。至於雀巢公司,昨全面回收1公升國產毒鮮奶,但辯稱在香港發現的集團純牛奶所含的三聚氰胺比率低於新標準,所以絕對安全。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長江昨日證實已經辭職,但中國大陸同時傳出消息,指實際受害的嬰幼兒數目高達500萬至1,000萬人,令哭訴無門的受害家長們更加憤怒。

據中共衛生部公佈,截止2008年9月21日8時,大陸各地報告因食用嬰幼兒奶粉接受門診治療諮詢並已基本康復的嬰幼兒累計為39,965人;正在住院治療的嬰幼兒為12,892人。因毒奶粉事件導致出現症狀的患兒數目,總計已經接近53,000人。

當局並稱,住院治療的嬰幼兒中有較重症狀的嬰幼兒104人;已治癒出院1,579人。在所有接受治療的嬰幼兒中,2歲以內嬰幼兒佔81.87%,2-3歲幼兒佔17.33%,3歲以上幼兒佔0.8%。

醫生:料大陸患兒逾500萬

有醫生在網上寫道:「河北目前檢出腎結石兒童佔全部已檢查的3.6%,廣東是2.2%,全國有3億兒童,我國將出現500萬至1,000萬腎結石兒童,有的小孩現在還沒症狀,但腎臟受損有鏡下血尿兒童還沒報上去,這是不是一場民族災難?」

最新一期《新紀元周刊》也根據已知數據推論,在毒奶粉事件中受害的嬰幼兒數目可能高達600多萬人,其中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受害嚴重者近200萬人。

此外,一如國內網民所料,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步上張文康的後塵,因毒奶粉事件昨日引咎辭職。2003年時任中共衛生部長的張文康為中共隱瞞沙士(SARS)疫情背黑鍋,於當年4月被解除職務。中國大陸早於2002年11月已爆發沙士疫情,但因中共當局隱瞞,導致沙士在全國廣泛傳播,造成8千多人受感染,775人死亡,當中香港死者便佔299人。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右)表示,當局由今天起開放18間門診及7間評估中心,為曾飲用問題奶類製品的12歲以下兒童做免費評估。(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港出現第二宗腎結石兒童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日表示,接獲通報第二宗兒童飲用懷疑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品後腎臟出現毛病的確診個案。個案涉及一名4歲男童,他在香港出生,但居於內地,內地醫護人員診斷他的腎臟有結石。他的父親昨日攜帶他到瑪嘉烈醫院檢查,血液及尿液測試結果均顯示他的腎臟有結石,隨後入院治療,情況穩定。

早前一名3歲半女童,懷疑長期飲用含三聚氰胺的伊利高鈣低脂奶,驗出患腎結石,是本港首宗個案。女童接受診治後出院。

另外,屯門醫院前日接獲一宗3歲男童求診個案,他曾飲用受污染奶類製品,懷疑患腎結石,初步診斷情況良好,毋須留院。院方已為男童進行檢查,正等候超聲波結果。

瑪嘉烈醫院昨日為另外63名聲稱曾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類製品的人士提供診治,他們包括34男29女,年齡介乎2個月至17歲,各人均毋須留院。

另外,衛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1133截至昨日下午3時,共接獲955宗市民查詢。當中384名查詢的人士聲稱他本人或其子女曾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類製品。其中受影響的80人,包括43男37女,年齡介乎4至55歲,聲稱分別出現一些腎臟病徵,例如小便刺痛和次數的轉變。餘下的571名查詢人士並沒有涉及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類製品,只是尋求一些健康指引。

本報記者昨日早上到瑪嘉烈醫院了解情況,發現有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前往檢查, 部份的家長事前沒有預約,需要在急症室排隊等候。但求診的人數不算很多,沒像國內各兒童醫院一樣擠滿了家長和孩子。記者等了很久都未見進去檢查的小朋友和家長出來,覺得奇怪,卻在後門撞見一名家長鄧太太。

要家長走後門 政府被指隱瞞

家住新界的鄧太太告訴記者:「醫院封鎖了消息,我覺得他們這樣做很不對,要我們由後門走,他們的大老闆不准病人由前門出,開了後面的升降機給我們,因為院方怕人們亂講話。」

她又說,兒子知道發生毒奶事件後很害怕,哭了數十分鐘,「小朋友心理很容易受影響,我自己盡量開解他,使到他不受影響。他飲了4年,每天飲2至4包(懷疑含三聚氰胺的牛奶)。……現時很多東西都是在大陸生產,我都很擔心,盡量買一些外國製造的。」

瑪嘉烈醫院檢驗安排混亂

有家長登記花了3、4個小時,批評當局安排混亂令他們無所適從,並一度出現鼓躁。鄧太太說,檢驗程序是首先驗小朋友的小便,然後去驗血,醫生認為有需要就去照超聲波,「不過我覺得他們安排分流很差,其實應該很清晰告訴病人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病人今天上到去很混亂。院方應該提示那間病房做什麼程序,令人一看就知道」。後來醫院方面知道有問題亦有改善,安排買一些小食三文治給等了很久的市民,「我覺得醫護人員很盡力,只是安排管理上有問題」。

另一名母親劉小姐說:「我的小朋友3歲半,我在這裏等了不知道要多久,一定要我們來這裏或急症室或去街症排隊,就是不知道要等多久。我有打電話去衛生署問應如何做,但電話一直不通,我打來瑪嘉烈的時候,他們叫我一定要睇政府,私家診所是不可以,之後他再寫紙給你,預約那邊專門是這個檢驗個案的部門,他們一定要我們這樣做,那有什麼辦法?無可奈何你也要等。」

劉小姐指出,有關含毒牛奶及奶類製品的消息發放得快,但安排檢驗方面不完善,要大家都在這裏等很沒有意思。她又認為不應該和急症病人一齊處理,這樣會耽誤急症的病人。

她續說:「我的小朋友一出生已經飲用(懷疑含三聚氰胺的牛奶),亦有少少擔心,所以來做檢查。所以我準備給他食飯,停止飲奶。因為他是小朋友,所以他始終都很想飲奶。」

家長指政府監管有問題

談到國內三鹿、伊利、蒙牛和光明等所謂名牌都出問題,劉小姐說「很離譜」:「作為一個大品牌,做出這樣的事,我真的想都沒有想過。我認為是政府監管的問題。」

帶同3歲女兒求診的盧太太說:「我看了新聞才知道奶粉有問題,覺得很可怕,這樣發生在小朋友身上。覺得小朋友小便有問題,不太暢順,希望她沒問題。」

她又說,可能會讓女兒轉飲外國生產的奶粉,日本的也可以,但想深一層,日本和中國靠得近,很多原料都是中國製造,所以希望買全部都在荷蘭生產的子母牛奶,以策安全。

有一位不願講話的媽媽說無話可說,她覺得很無奈,她的小朋友一出生,醫院就推薦他喝雀巢奶粉,而雀巢奶粉又被指驗出有問題。

香港媒體日前委託檢測中心,驗出黑龍江省生產的6款雀巢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包括5款900克裝的「雀巢金裝助長奶粉」和「兒童高鈣奶粉」,以及一款1,800克裝的「雀巢即溶奶粉」。不過,食物安全中心前日公佈部份奶製品的檢測報告,結果顯示上述雀巢奶粉未被污染。可能樣本來自不同的批次,影響化驗結果。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對大批家長湧到醫院求診造成不便致歉。為滿足市民需求,港府將於今天起開放18間門診及7間評估中心,為曾飲用問題奶類製品的12歲以下兒童做免費評估,如有問題再轉介往醫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首位披露「三鹿」毒奶記者曝背後故事
西藏也難逃毒奶侵害 37嬰兒結石
中國毒奶怕怕 國產乳超夯
中國毒奶粉各國憂心 紛紛回收禁止進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