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中國經濟走下坡 榮景不再?

吳達編譯

標籤:

【大紀元9月26日訊】根據過去的經驗,通常奧運主辦國的經濟都難逃「後奧運症候群」的命運,即在奧運前的硬體建設刺激主辦國的經濟成長,但在奧運後,由於內需下降、大量觀光客的離開,經濟成長出現減緩現象。

據雷曼兄弟的統計,過去十一次奧運,主辦國在奧運後出現經濟成長趨緩的有八次,較嚴重的個案包括一九八八年漢城奧運、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與二零零四年雅典奧運。二零零零年雪梨奧運的同一年,澳洲的經濟成長就開始變慢。

中國經濟下走社會動盪風險

然而,今年的北京奧運主辦國的經濟,甚至在奧運還未開始前即提早出現趨緩現象。

《紐約時報》八月五日報導指出,中國經濟成長趨緩與北京奧運的關聯性不大,蓋因北京奧運所能創造的經濟成長相較於中國的經濟規模是很小的。


中國的經濟在奧運還未開始前即提早出現趨緩現象。圖為北京天安門廣場前的一幅奧運標誌。(法新社)

該文指出,美國一年前開始需求下降,已蔓延到歐洲,現在成為中國出口業面臨的問題之一。因為中國出口減少,香港貨櫃港口已經不像過去那麼繁忙。東南亞地區出口下降尤其明顯。此外,房地產也在下跌,去年在深圳附近的房地產已下降百分之十,稍遠地區的房價則下跌百分之四十。

經濟學家預估中國過去二位數的經濟成長率將不存在,來年將下探百分之九或百分之九點五。雖然這個成長率仍是個不錯的數字,但對於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警訊,任何的減緩,都有可能造成社會動盪。如何處理經濟增長放緩及其對十三億人產生的後果,這對中共政權將是個考驗。

全球亮警燈

文章提出警訊,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是造成美國汽油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樣,全球銅、錫、鋅、鋁等金屬價格最近幾個星期猛跌,也是因為中國部份工廠關門或者減少需求所致。中國的困難雖然可以減少全世界的通膨壓力,但它們也會對全球已經不景氣的經濟雪上加霜。

文章指出,中共政權過去五年來都是為了控制通膨而踩剎車,現在決策者為了刺激成長正在撤銷部份踩剎車的措施。例如,在人民幣今年上半年大幅度升值之後,中國央行在近日已經降低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儘管有可能觸怒貿易夥伴,但人民幣貶值將維護中國出口商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中國最近還提高了服裝生產公司的出口退稅。北京也在放鬆銀行的借貸限制。

難有解決方案

《華爾街日報》八月五日發表跨國研究中心( Trans-National Research Corporation)亞洲研究主任貝克(SAM BAKER )的分析,文章以中國的未售汽車庫存量觀察中國的經濟循環。該文引用中共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個月的報告指出,在中國未售出的汽車庫存量上升到四年來的新高,達十七萬輛,相較於今年年初,成長約百分之五十,這是一個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警訊,代表中國消費的下降,以及可能對下游產業造成骨牌效應。


人民幣今年上半年大幅度升值,以致中國央行近日調降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圖為上海一家銀行內的匯率看板。(法新社)

對政府的決策者而言,比庫存過剩本身更為殘酷的事實是,很難找到一個容易的政策解決方案。如果消費物價通膨率還不致成為一個問題,或許決策者可以找到一個簡單的修補方法,中央銀行只要調降利率,就可以刺激耐用品的消費,如汽車,那麼庫存量就有可能回歸正常。

雖然相較於去年同期,中國的通膨已放緩,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從二月高達百分之八,到六月的百分之七點一,但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因為生產者價格呈上升趨勢,此將會在六個月後影響到消費者價格。在此情況下,中共的決策者恐怕很難採用調降利率的政策,以免更加促進通貨膨脹。

當然,汽車庫存量的增加有可能是因為中國去年冬季及今年四川地震等天然災害帶來的消費降低,然而到今年六月,汽車的銷售量還是下降。這表示,庫存量的增加極有可能是因為高通膨所造成的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減少。


中國上月的汽車庫存量上升到四年來新高,是一個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警訊,也將可能對下游產業造成骨牌效應。圖為海口市一家汽車工廠的工人正在組裝車門。 (Getty Images)

凸顯中國總體經濟脆弱性

汽車庫存增加的現實凸顯了中國總體經濟的脆弱性,表示中共已無法那麼直接的控制經濟,例如運用利率和匯率的政策槓桿,或消費物價通脹率。不過,目前中共仍然有系統的壓制中國消費物價,包括利用價格管制和補貼等措施。

如果汽車庫存繼續增加,並且影響相關的下游產業,以及如果通貨膨脹持續上升,繼續打擊消費及企業的利潤,那麼投資很可能下降,這將觸發中國經濟景氣的低迷,改變過去四年中國經濟強勁成長的榮景。◇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85期【西方看中國】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外電評論:中國經濟發展未能促進民主化
外電評論:中越南海恩怨情仇
外電評論:中共利用民族主義維持統治
外電評論:中共在紐約破壞美國言論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