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記者工作壓力大 多數考慮改行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9月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黎堡2008年9月4日香港報導) 一份新的調查報告說,香港新聞工作者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希望兩年內離職,而考慮在六年內離職或轉行的新聞工作者超過百分之六十。業內人士說,香港回歸中國之後,香港記者面臨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香港記者協會日前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儘管跟一年前比較,大多數新聞工作者獲得了幅度不同的加薪,但是仍然有超過百分之三十二的從業人員表示會在兩年內離開新聞行業,另外近百分之三十的新聞工作者說,他們想在三到六年內改行做其它工作。

離職和轉行的主要理由是薪水低、工作壓力大、 工作時間長。這份報告說,絕大部份新聞從業人員感到工作量比五年前更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二的人說,工作條件獲得了相應的改善。

前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張炳玲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之後,香港記者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回歸之後,我相信很多報館都會想,因為中國這麼大,中國新聞對香港都很重要,因此他們會派很多記者去採訪中國的新聞。我相信,這是香港記者要做越來越多工作的一個原因。”

張炳玲說,在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時,香港新聞工作者又因為媒體業主自我新聞審查而經受著更大的壓力。

張炳玲說:“在97年之後,我們看到這個現象變得更加嚴重。你會看到,很多傳媒的老闆在中國政府的架構裡面做一些公職,使得我們記者在報導中國新聞或監察我們政府的時候有很多難處。”

在香港新聞界從業十多年的亞洲週刊資深記者紀碩鳴說,香港高度的新聞自由產生了眾多的媒體和激烈的競爭。與此同時,香港的媒體又扮演著中國大陸和台灣媒體所不及的獨特角色。由此而來,在兩岸三地的新聞從業人員當中,香港記者受到的壓力最大。

紀碩鳴說:“回歸以後,可能、事實上也有這種情況存在。也就是,大陸的有關部門會給媒體壓力。有些媒體,它既要你出好新聞,又要你不得罪某些領導,某些部門。由於它的市場不僅僅在香港,還擴大到大陸或兩岸之間,因此太過敏感的報導會給報紙老闆造成壓力。這些壓力最終都會落到記者身上。他又要出好的新聞稿,又要承受來自不同地方的壓力。在兩岸三地中,香港記者的薪水不算高,但競爭很強,壓力很大,所以會造成這樣一種困擾。”

香港記者協會在最新公佈的調查報告中對有經驗的新聞從業人員大量離職表示憂慮。在新聞業工作了二十年的前記者協會主席張炳玲說,這種青黃不接的狀況已經影響到香港傳媒的工作質量。

張炳玲說:“作為記者,我們的經驗就是我們的資產。你很難要求一個剛剛畢業、資產不豐富的記者去做很深入的採訪。可惜的是,現在香港整個傳媒的生態是,深入的採訪反而沒有人重視,很多的報導屬於所謂的感官新聞,而所謂的硬新聞在香港報導的越來越少。”

以做深入報導著稱的亞洲週刊資深記者紀碩鳴也從個人的經歷中體會到,越是做深入的報導,記者面對的壓力就越大。不過他認為,香港回歸後的今天,社會對香港媒體的需求量比以往更大,因此新聞工作者的從業機會總體上也比以往更多。

紀碩鳴說:“它的空間更大。回歸前,它主要關心香港的發展,大陸和兩岸的發展也會關心,但是關心的程度不很突出。回歸後,香港的命運和中國發展的命運緊密相連,大家(對中國)的關注度也就更大了。”

紀碩鳴說,儘管香港新聞工作者比其它地方的同行們面臨更大的壓力,但是這裡的許多記者依然憑著新聞理念在兢兢業業地工作,而且香港媒體仍然在對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香港記者協會表示已經給各大媒體的管理層致函,呼籲他們關注記者的工作條件和福利,改善記者的工作前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古德明:他們亦禽亦獸
香港新聞簡訊
港貿發局指參展商須守國安法
港議員倡重塑深水埗排檔 締造文化旅遊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