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美:拯救水資源 全球新課題

林麗美

人氣 1

【大紀元9月5日訊】今夏小遊埃及,在首都開羅市區一座橋上,一位認識不久的埃及朋友,驕傲地向我介紹美麗的尼羅河〈river Nile〉:「尼羅河是埃及人的靈魂,是我們的生命。」夕陽西下,金黃的暮色,輕灑在輪廓明顯、皮膚黝黑的異鄉青年身上,令我印象更深刻的是,一個年輕人對水、對河川的深厚情感與珍惜。

地處沙漠地區的埃及,受到天神的眷顧,賜給它們一條生命的泉源,孕育出數千年的古老文明。埃及一年下不到幾天的雨,尼羅河仍忠實地從非洲中部的發源地,由南而北貫流其間,這不是名副其實「上天掉下來的禮物」?古埃及的稅制,是以尼羅河水位的高低,做為課稅的標準,水位愈高,表示當年農作物愈豐收,所課的稅就愈多。在埃及的古蹟中,仍可見到尼羅河水位度量衡的軌跡。

埃及地處沙漠地帶,相對他們的阿拉伯兄弟只能逐少數的綠洲而居,自然是幸運又幸福,埃及人對尼羅河水的感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他雨量充沛的地區,對水資源的揮霍無度,也不是可以恆久不變的,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乾旱愈來愈多、期間愈來愈長、波及的範圍也愈來愈廣大。

水,無法尋求替代品

擅長趨勢研究的高盛投資集團,最近又有驚人之語:「每二十年,地球的水消耗量增加一倍。」「全球氣候變遷,改變潔淨水源的供給形態,可能帶來更頻繁、更嚴重的乾旱。」最重要的是,「水,不像石油,可以尋找替代品。」

其實企業界老早就感受到,水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工廠運作的大問題。老牌的石化公司「道瓊〈Dow Chemical〉」的執行長Andrew Liveris預言:「水,將是二十一世紀的石油。」對產業而言,沒有水就要停擺,經濟就會倒退;對人類而言,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二十一世紀的新能源災難,很可能是起因於水的匱乏。

近幾年,石油價格高漲,大家叫苦連天,各國政府不惜血本,補貼企業尋求替代性能源,不少有錢的企業或個人,看好這將是下一波可以讓人日進斗金的大好投資機會,重金押注。能源可以尋求替代品,但是「水」、或是說「潔淨的水」,卻是無可替代。

沒有水的想像

近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水資源年度大會」,針對兩大議題,一是如何擴大獲取潔淨水源;一是如何協助貧窮國家改善飲水衛生。一位參與「世界經濟論譠」的代表,鄭重指出:「企業不能沒有限制地用水!」「沒有水,全球的產業與經濟,都將踉蹌而行。」

摩根大通銀行也有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排行前五大的食品與飲料公司」包括雀巢〈Nestl〉、可口可樂〈Coca-Cola〉、聯合利華〈Unilever〉、安布酒廠〈Anheuser-Busch〉和達能〈Danone〉,每年消耗了五七五○億公升的水量,相當於全球人口一天的用水量。由此可以想像到,企業沒有水可用的那一天,全球經濟將發生什麼樣悲慘的後果。台灣石門水庫缺水,新竹科學園區停水,企業各顯神通,重金雇車到處載水的樣子,台灣人應該記憶猶新。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特別撰文指出,全球人口近十年遽增,加上亞洲中產階級興起,一味學習西方世界的浪費生活習性,耗水量也大增。工業化以來,特別是貧窮國家的河流與地下水源,受到嚴重的汙染,造成水源愈來愈匱乏。加上各國政府的補貼制度,便宜的水費,導致人類用水揮霍無度。

開發新能源 加速水資源消耗

近年來,為了尋求「替代性能源」,以農作物為原料的「生質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只是,能源的壓力未見紓解,生質能源產業,卻已闖了不少禍。首先是農作物市場秩序大亂,原本拿來做食物、肥料的玉米、大豆、甘蔗等農作物,另結新歡,愛上肯出價的「能源大亨」〈生質能源工廠〉,排擠了人類與動物的食物,導致農作物價格高漲。再來就是,為了因應生質能源新興產業的需求,農作物的增產,加速水資源的消耗。

在水源的經濟生態中,農業的耗水量高居第一位,製造業第二、再來才是都市的民生用水,而且這三大來源的耗水比率,逐年成長。〈台灣地區目前農業用水占近75%、民生用水占16%、工業用水占9%。〉例如,台灣的半導體王國美譽,就是用水沖洗出來的,每生產一片二○○毫米的晶圓,要消耗十三立方米的潔淨水。矽谷也有這個問題,幾乎有25%的潔淨水,是用來製造晶片。

石化產業也是高耗水的產業之一,據統計,美國從湖泊與地下水層抽出的水,幾乎有40%是用在發電廠的「冷卻」系統。近年油價高漲,開始有人動腦筋發展從「油砂〈tar sands〉」提煉石油的技術,只是要將石油從油砂中分離出來,每提煉一公升的石油,要消耗五公升的水。

愈來愈多地區,開始限制地下水的抽取運用,台灣的台北市,已經不允許工廠抽地下水;連續多年乾旱的澳洲,也嚴格規範製造業的用水。美國亞特蘭大的南方電力公司,去年夏天,因為乾旱而暫時關閉多家旗下的電廠。

水,不像石油,可以尋求替代能源。這一點,大家最好切記在心頭。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麗美:減碳震天響 企業窮緊張
確保糧食供給 波灣富國海外投資發展農業
專家:東莞社會經濟 恐因缺水而崩潰
台經建會:明年治水總預算408億元 創近年新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