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中的怪圈

人氣 2

【大紀元9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田宇德國報導)德國曾有一句俗話,叫做「中國的一個米袋子倒了,和我有什麼相干?」說的是人管不了離自己太遠的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今天再隨口說這樣話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人們漸漸知道,中國的米袋子一旦倒了,不僅會影響到其它國家的食品供應,歐洲國家的環保措施無意中也影響了非洲的糧食生產。在德國召開「全球經濟研討會」之際,主辦方基爾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丹尼斯‧斯諾爾(Dennis Snower)描繪了兩個由於政策上的失誤而在經濟全球化中出現的怪圈。

綠色生物燃料與非洲饑民

專家們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是過量排放的溫室氣體,為了解決氣候問題,歐盟和美國都大量撥款對生物燃料的生產進行補助。隨著對生物燃料需求的增高,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糧價上漲對貧窮國家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世界上大約有10億人口,每天的收入不足一個美金。這些貧窮家庭要把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來購買食物。糧價上漲使得無數窮人陷入了絕境。

然而,坐在布魯塞爾和華盛頓的官員們在為生物燃料的生產批補助時,沒有想到對生物燃料提供補助帶來的後果還遠不止這些:在一個自由的市場經濟中,人們理所當然地會想到,糧價上漲必然帶動糧食生產,而在非洲卻出現了正好相反的情況。例如肯尼亞的裡夫特山谷(Rift Valley),原本本是非洲最肥沃的一塊土地。今年的糧食種植量與去年相比卻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其原因是,糧價上漲帶動肥料價格攀高。非洲農民買不起高價肥料。肥料的產量又受生產條件的限制無法快速提升,在無可奈何的等待期間,非洲貧困地區陷入了饑荒。

人民幣和美國的房債

處於增加出口的考慮,中國遲遲不肯讓人民幣升值。和其它一些亞洲國家一樣,中國購買了大量美國國債。美國的利率因此可以始終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而美元價值相應升高,從而壓低了美國進口貨價,同時降低了美國的通貨膨脹。美國的低利率使得貸款的門檻相應降低,大量美國家庭因此貸款購置房產。

這好比一個遊戲:中國的貨幣政策促進了美國國內市場的內需,後者反過來又刺激了中國向美國的出口業務。由於中國擁有大量美國國債,中國希望美國經濟保持強盛。美國反過來也希望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以便保持低利率。然而,低利率必然導致民眾增加借貸。貸款買房的美國民眾越多,美國的房地產價格就越高,購買相關債券就顯得更有利可圖。正像目前的美國房地產市場惡化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所顯示的,這是一場充滿危險的遊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儲損失 北京不願面對的真相
房地產泡沫化 歐洲噩夢連連
德國普倫會議 尋找走出危機的出路
傳統銀行和網路銀行 哪一個更適合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