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空氣污染重 不少人考慮遷離

標籤:

【大紀元1月1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傑恩森香港報導)香港的空氣污染已經惡化到一些公司企業正在流失僱員和客戶的地步。一個城市監督團體說,政府作出足夠努力來減少污染,香港的污染有很大一部份來自中國大陸。

灰霧籠罩海港

當阿蘭‧奈特1993年初次抵達香港時,那裏是一片清澈的蔚藍色天空。可是,12年之內,這個城市已經污染嚴重,以至於有些日子他在眺望維多利亞港時,眼前卻是一片灰色的霧氣。

奈特:香港空氣有毒

奈特的工作需要旅行。他是一名記者兼教授。他患有肺部的疾病,這個病通常具有潛伏性。可是,幾年前,他在返回香港時,他的肺病發作了。他住進醫院,接受大劑量的抗生素治療。有一次,他回到澳大利亞布里斯班,這個病竟然不治自愈了。

奈特說,他期待著搬回亞洲,但不是香港。

「我認為香港的空氣是有毒的。我很樂意回到香港。我愛這個城市。我愛這裡的人們。我愛這個地方。可是,很坦誠地說,我很可能會定居在新加坡。」

5個人中走一個?

這個城市糟糕的空氣質量正在影響居民的健康和香港經濟。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5個香港人中有一個可能會因為空氣污染而離開這個城市。空氣污染每年在健康醫療開支和工作流失的展望方面耗費兩億八千三百萬美元。

邁克爾.德戈利埃是香港浸禮會大學的國際研究教授。他為一個公共政策智囊機構作了這項空氣污染調查。

他說,由於惡劣的空氣而正在認真考慮遷離香港的人中,有大約30%是中、高級專業人士。

德戈利埃說,接受調查者中華人占97%強。他說,空氣污染並不只是外國人關切的問題。「每個人都呼吸空氣。現在,這成了大家關切的問題。」

污染源:珠三角和本地

在中國南方,工廠正在關閉,部份原因是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雖然這樣,香港北面珠江三角洲的中國工廠仍然是這個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不過,究其另一半原因,香港的污染直接來自香港本地的發電廠、汽車尾氣和水上交通。

在這個城市的市區裡,高樓大廈擋住了風,污染粒子不能被吹散。住在靠近街道兩旁大樓裡的居民持續曝露在污染之中。

改善之道

當地的環保人士注意其他主要城市是如何控制污染的。德高耶爾說,加利福尼亞州的研究顯示,減少空氣污染的投資,比因此而花費的醫療成本,以及增加工人生產力所增加的財富,都來得少。

「公民交流」推動香港實施更加嚴格的空氣品質標準。他們希望環境標準提高後能夠保護公共衛生。他們最近主辦了一項清潔空氣會議,讓國際研究人員、科學家、經濟學家和學者專家共同討論改善空氣品質的辦法。

香港目前的空氣品質管制指導綱領已經有20多年沒有更新。按照硫化物的含量,香港的空氣品質標準,比世界衛生組織在2006年頒定的標準要寬鬆得多。

香港立法會的環境事務委員會計劃審議目前的空氣品質指導綱領,並且可能在今年通過更嚴格的標準。

香港的環保局已經做出努力控制污染。它加緊控制車輛和發電廠的廢氣排放,並且引進更清潔的燃料。

雖然香港的二氧化硫排放已經幾乎跌回到1997年的水平,但是仍然遠高於香港政府減低排放量的目標。在過去一年裡,空氣污染更加惡化。

誰不想改?

批評政府的人士說,就改善空氣污染而言,立法偏袒企業,尤其是交通企業的遊說。

企業則迅速為他們自己辯護。亨德利克為一家製造節能設備的公司工作。他表示,政府比起工業界更抗拒改變。他說:「政府裡有人就是不希望改變,不論是甚麼原因,他們不是害怕,就是不願意晃動這條船。」

亨德利克說,如果政府希望企業界落實環保標準,就需要為企業界提供促因。

企業和人才用腳投票

當高層專業人士離開香港前往污染較少的城市找工作時,企業界也許就不需要政府的催促而被迫做出改變。

這是一個微妙的平衡。由於實行更嚴格的標準,香港也許會將企業喪失給鄰近的中國港口和城市,因為那裏的環保標準更寬鬆。但是,如果不清理本市的空氣,香港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已經在流失。

香港政府現在正和中國南方的廣東省政府進行合作,減少區域性的廢氣排放。

關鍵詞:香港,空氣污染,中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淨化不同空間的水
潮寮空污案每人補償10萬元 14日答覆
澳海軍使用被禁石棉 國防部或被重罰
世行警告中國水資源危機嚴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