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美:戰勝不景氣 還是要爭氣

林麗美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月2日訊】 金融海嘯,企業為了自保,努力開源節流,「裁員」成了企業節流的最佳武器。在新的一年裁員風潮恐怕愈演愈烈。不過,機會與風險,總是相伴相隨,一片裁員聲中,有人卻找到自己的春天。

零八年九月以來,幾乎每一家公司、每一種行業,都陷入業績衰退的輪迴中。一家台灣大企業的老闆說,「現在集團旗下所有公司的總業績加起來,都不如過去一家公司的業績。」這一波經濟如此之寒冷,目前檯面上的台灣企業執行長或老闆,此生可能都沒有遭逢過;被資遣的員工,更如南柯一夢,怎麼一夜之間,工作就不翼而飛?

產業苦日子 老闆縮減支出

台灣的科技業更慘痛,一波接一波的裁員與無薪休假,從竹科、中科到南科,哀鴻遍野。一家叫做TechCrunch的網路公司,將零八年八月底開始,在媒體看到的科技業裁員數,加總起來近達十二萬人。一些新興公司才剛起步,就遇到金融大風暴,無不捲起衣袖,準備過一個經濟不確定性特別高的寒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中的不二法門,就是裁員,一方面公司可以拖久一點;另一方面,減少支出,就是賺錢,增加手中的現金為妙。

傳統產業也沒有好日子過,全球的汽車、石化與鋼鐵業,景氣急轉直下。全球五大鋼鐵公司包括Rio Tinto、ArcelorMittal、Lafarge、Cemex、Xstrata和印度的塔塔Tata,只有一家ArcelorMittal的市值,比淨負債高,手中流動資金不足,面對即將到期的應付款項,只好毫不留情地裁員。畢竟,人事支出,是企業最大的成本。

但是,裁員風潮中,對有些人反而是一種機會。例如,類似台灣「一零四人力銀行」的職業介紹公司或網站,夯到不行。還有,「醫藥」與「綠能」產業的員工,即使遭受資遣,再找到工作的機會,也比其他行業容易。

求職妙招百出 吸引注意

這一波金融風暴中失業的人,幾乎無預警,不少人生活立刻陷入困境。為了快速尋找到另一個春天,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求職妙招,五花八門,最有創意的,莫過於在大都會鬧區,模仿街頭藝人,高舉著自我介紹的「待聘」招牌,期待能與知音的伯樂老闆,做第一類接觸。但是「職業仲介」的業務卻格外興隆,職業介紹所的員工,接電話接到手軟,網路求職信,有如雪花紛飛,像由許多重量級企業與基金共同成立的LinkedIn求職網站,設立於加州,成立沒幾年,已經有三千萬歐美人登門求職或尋求諮詢顧問。法國的lesjeudis網站,也是一樣,最近線路經常塞爆。

有些較有未來性的行業,即使遭受資遣,找到另一份工作的機會較多、也較快。最近有一叫做「正確管理(Right Management)」的機構,做了一項研究顯示,零七年及零八年初,美國東北部被裁的「製藥產業」員工,較容易以同樣、甚或更高的薪資,在生物科技產業找到新的春天。這項報告預估,○九年,「綠色能源」產業,將會是職場中的最大招募主,尤其是對優秀的工程師和有經驗人員的需求最大。

學習第二專長

不景氣中,除了趕快再找一份工作遞補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因應?有些人則趁著被裁員的機會,主動將先前的行業給「解雇」,學習第二專長或找顧問師諮商,投入更符合自己興趣或志向的新工作。因此,有一種行業趁勢興起,美國的VocationVacations公司,是一種提供第一手職業訓練與顧問的行業,如果你想轉行又沒有把握,這家公司會負責幫你安排這個行業的「導師」,將工作經驗告訴給你,或安排你先去實習,讓你體驗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你自己。這家公司網頁中的「夢幻工作〈dream jobs〉」欄中,有餐飲業、麵包烘焙業、運動業、娛樂業、化妝師、美髮業、服務設計師、釀酒業、環保產業等,無所不包。

有些剛失業、短期經濟沒有壓力的人,會想到學堂中尋求激勵,找個企業管理課程上上課,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的互動多,增加找到新工作的機會。在台灣上EMBA的上班族,不少人都是抱著這種想法,老師是企業的顧問、同學是企業老闆,有需要時,肥水不落外人田。有研究機構預估,零九年管理學院的MBA課程,生意會更興隆。

創業 不再看老闆臉色

「創業」,是另一種對抗被裁員的方法,與其一輩子看老闆的臉色,不如自行創業。這種案例在台灣天天都有,最近不是有位科技新貴,終於想通了,運用他高教育、高學習能力的優勢,放下身段,學習賣「日式黑輪」,看他從一個愛吃黑輪的人,變成一個專業者,所研發的產品與店面設計,有模有樣,又懂得如何利用媒體造勢,令人佩服。一家非營利機構高福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的研究指出,通常,在景氣突然向下翻轉的次一年,新興公司會如雨後春筍。在美國,想自行創業者的年齡,不乏超過五十歲以上的嬰兒潮人口。

在不景氣中創業成功的案例,的確令人振奮,像目前的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創造出媒體巨人彭博企業集團。蘋果電腦的原始創辦人賈斯柏(Steve Jobs),幾番困境中,都能破繭而出,為蘋果再創佳績。還有戴爾電腦的年輕創辦人(Michael Dell),在競爭激烈的電腦產業中,以網路行銷自創一條光明大道,和數十年的老科技公司IBM、惠普HP,平起平坐。

經濟可能都是如此循環的!由於一些有勇氣、有能力的失業者,奮鬥成功,可能在零九年,為社會創造出蓬勃的就業機會,擺脫不景氣的陰影。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麗美:金融照妖鏡 讓玩火國家現形
林麗美:政客公然搶錢 人民哀歌
林麗美:金錢遊戲 譜下休止符
林麗美:經濟情勢險峻 歐巴馬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