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你為啥就是二等公民?

標籤:

【大紀元1月29日訊】(美國之音李肅華盛頓報道)現在是《對比新聞》時間。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兩億多農民工的命運再次成為媒體的焦點。我們現在來比較一下中外媒體的有關報導。

多少工廠風雨中 遣散千萬農民工

西方媒體突出報導了目前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農民工帶來的影響。

《洛杉磯時報》1月23日報導說:「在世界玩具製造之都東莞,行業協會最近說,在三千八百座玩具工廠中,有大約一千八百座已經倒閉或者會在幾個月之內倒閉。紡織、制鞋和傢俱廠也有類似的大規模裁員,裁員也擴展到電子和金屬製造業,以及農民工很多的餐館業和其它低端服務行業。」

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23日報導的題目是:《中國農民工:樂不起來的新年》。報導說:「兩億甚至更多的中國出外打工人員這個週末回家過年,他們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失業和不健全的社會保障網。」

《國際先驅論壇報》1月26日報導說:「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在2008年,有多達一千萬農民工由於金融危機而失業。中國清華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經濟下滑繼續下去,會有多達五千萬農民工在2009年失去在城市的工作。」

官方所說的失業率和實際失業率

《華爾街日報》1月26日報導:「中國官方的失業數據對衡量該國就業狀況並沒有多大用處。中國政府宣佈的2008年底失業率為4.2%,但其中並不包括超過一億名農民工。」

美國之音1月26日報導說:「官方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說,2009年的整體失業率,包括農民工在內,可能超過9.4%。」

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1月26日報導說:「中國社科院估計今年的失業率會達到11%。」

儘管中國媒體沒有突出報導農民工面臨的大規模失業危機,但是《寧夏日報》1月27日的一篇報導說:「受世界金融危機和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去年第四季度寧夏鐵合金、電石、碳素、煤炭、物流、貨運等部份企業停產,由此造成區內外約兩萬四千名農民工待崗,約佔全區總待崗失業人員的80%。」也就是說,如果把農民工計算在內,寧夏的失業率可能會提高4倍之多。

帶來社會不安和政治動盪?

中外媒體都報導說,農民工大量失業可能引起社會和政治問題。

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1月26日報導說:「黯淡的前景使中國官方警告可能會發生社會動亂。在北京通過不斷促進經濟發展來加強集權統治的合法性的政治空氣中,在這個平均每天發生二百五十起勞工抗議的國家裏,失業不僅僅是社會問題。」「北京爭取有能力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以維持社會和政治穩定的努力在今年會受到嚴峻的考驗。」

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23日報導說:「這給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挑戰,共產黨通過維持三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鞏固其地位的合法性。」

《舊金山記事報》1月23日報導說:「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說,在2008年,有六十七萬個中小企業倒閉,使大約一千萬人失業,其中大多數是農民工。」

然而中新網1月22日報導說:「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指出,『中國沒有大批的企業破產倒閉,只是一小部份,很小的比例。』」「農民工……對中國的經濟非常有信心。」

正面報導流露的負面信息

但是即使從中國媒體的正面報導中,人們仍然可以感受到這場危機的嚴重性。

例如,《羊城晚報》1月21日的報導談到從廣東返回四川的一百多萬農民工問題。報導說:「政府估計:新年過後三個月內,仍將有30%-50%的人滯留原籍等待機會或者在家務農。而這將給政府帶來一大串令人憂心和頭痛的社會問題,也是各級政府高度關切的癥結所在。」

1月23日,人民網下屬的《人民論壇》報導說,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於建嶸說:「這一次農民工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就業壓力,可能更多的是潛在的社會壓力。……農民工返鄉只是把問題帶回了農村,而沒有真正解決掉,這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個社會政治問題。」

至於外國媒體曾經多次報導過的中國農民工因工資被拖欠而進行抗議的事件,中國媒體儘管鮮有報導,但是它們的相關報導也顯示了這種情況的嚴重性。

人民網今年1月1日報導說,廣東省在「前三季度為七十萬一千八百萬名勞動者追回工資等待遇十億八千二百萬元」。相當於平均每人一千五百多元。

新華網1月27日報導說:「全國各級工會充分利用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援助律師團……為農民工追討欠薪十億九千萬元,涉及四十三萬人,確保他們及時拿到工資回家過年。」相當於每個人兩千五百多元。

新華網1月28日報導說:「遼寧省瀋陽市……『兩節』送溫暖期間共為四萬多名農民工討薪兩億多元。」相當於每個人五千元。

《合肥晚報》1月27日報導說:「自1月13日至今,合肥市建設領域農民工維權辦公室已處理協調工程款糾紛一百五十多起,涉及資金七億多元;接受農民工個案投訴 二百多起,解決被拖欠的農民工工資總額達七千多萬元。」

新華網1月4日發表的評論說:「企業欠薪問題仍未得到根本遏制,部份行業、企業欠薪問題仍比較突出,欠薪逃匿事件和由欠薪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時有發生。」

呼喚人權公正平等

《國際先驅論壇報》1月26日報導說:「這場經濟危機有可能擴大中國歧視性的戶口制度造成的對人權的踐踏。來自農村的農民工歷來無法享受擁有城市戶口的人享受的社會福利,包括國家的退休金和醫療保健。」

對於這種不公平的制度,中國媒體也有很多報導。人民網下屬的《人民論壇》1月23日報導說,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於建嶸說:「多年來,我們一直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當宏觀經濟發展良好的時候,大量的農民被吸引到城市裡來;而當宏觀經濟一旦惡化,最先遭受打擊的就是農民工,大批農民工被迫回到農村。讓農村成為城市經濟榮枯的蓄水池,對農村和農民而言是不公平的。」

新華網1月25日刊登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的文章。文章說:「多數農民工沒有城市戶口,戶籍制度及關聯的各種社會保障成了一種門檻,把農民工攔在城市制度體系之外。……當城市部門感受到經濟危機的衝擊和壓力,也可以通過農民工返鄉來緩解和釋放在城市中集聚的社會壓力。」

文章說:「在經濟危機面前,政府需要考慮的不應是如何利用農民工來緩解其受到的經濟壓力,而是要努力承擔對農民工就業和保障的責任,努力使人口城市化、農民工市民化、流動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強化社會穩定的基礎。」

《中國青年報》2007年9月17日的一篇報導曾經說:「對於新生代農民工而言,『獲得城市的平等待遇,比在城市生存更重要』。」「整日生活在城市,主要社會關係卻在鄉村;在職業上屬城市勞動者,戶籍和身份卻是農民;在法律上與城市居民同為公民,卻不能與他們同工同酬。」

老大難問題

早在2006年6月5日,《中國建設報》就曾經報導說:「中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景天魁呼籲給農民工以公平待遇。……根據公平原則,國家不應該根據出身、來源地和職業等差異從基本政策和制度上區別地對待每個公民。因為每個公民都履行了同等的國民義務和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民工應受到最基本的公平待遇。」

報導說,景天魁認為:「目前,國內對此問題的有關討論並無大的分歧,總體上都認為,國家對待農民工與對待城鎮居民是很不相同的,是不利於農民工的,是不公正的。農民工的公平待遇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兩年多以前就「無大的分歧」的議題,兩年多以前就「非解決不可」的問題,今天尚未解決。是誰在阻止中國的農民工成為平等的公民?難怪《廣州日報》1月27日報導華中科技大學對農民工現狀進行的調查說:「外出返鄉農民說『打工無前途,回鄉無意思』。」(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千萬民工返鄉 拉響經濟警報
梁京:奧巴馬新政與中國農民工的命運
兩億中國農民工:樂不起的年
中共三中全會前 軍工高層大洗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