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善嬿、蔡宗勳/專題報導

看著民眾川流不息上門、師父好整以暇依序幫人收驚,讓初次接觸的家醫科醫師盧佳文相當震撼,感覺眼前這一幕,和患者向醫師求診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收驚是信者恆信的傳統民俗療法,看診則是講求實事求是的醫療科學。

與新港扶緣協會合作

衛生署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新港扶緣服務協會成為合作對象之一,協助安排各合作醫院醫生的社區實務行程,讓新科醫生們以一至兩個星期時間了解社區特色,到社區駐點協助量血壓、分送獨居老人愛心便當、見識收驚民俗療法等課程。

盧佳文表示,「收驚」初體驗,感受很強烈,發現收驚如同看診掛號般,每位客人的生辰八字、求神問卜原委,就像是病歷,每當客人再次上門,師父隨即能翻出以前「掛號」資料,了解其病痛源,透過收驚儀式與閒話家常,紓解客人心裡的隱憂。


新科醫師居家訪視,與老人家話家常。//自由時報

←↙新科醫師們協助扶緣服務協會包愛心便當。//自由時報

親身接觸民俗療法

盧佳文強調,以患者衣服包白米、點三炷香請神,口中誦唸收驚咒語,儀式相當莊嚴,可以感覺到這種另類醫病之間的溝通、信賴,如果現代醫生在看診時,能多點類似的關懷,相信可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增加診斷的準確性。

內科醫師張歐高奇則認為幫獨居老人送餐,是很特別的經驗,除了滿足吃的需求外,也利用機會探視,內心很感動。只是鄉下老人愛買電台廣告販售的藥物,讓這群新科醫師費解、憂心。

張歐高奇說,很多老人都有買電台藥物的習慣,深入了解發現,原來老人家已被電台「洗腦」,加上電台主持人三不五時打電話來關心,讓老人家覺得備受關心,對「貼心」的電台主持人也就更加「交心」,紛紛掏腰包買藥。

盧佳文與復健科醫師謝曉芙異口同聲表示,「廣告藥」操控老人健康,在鄉下可說非常嚴重,建議如果能加強社區醫療居家訪視功能,加上醫師改變心態,讓年老患者感到受尊重,應可抑制這類電台藥物蔓延。

人本出發照顧病患

新科醫師「來去新港」之後,大多有一個共同體認,就是醫師一定要有走入社區、走入人群的觀念,因為未來提供的醫療將不再只是「醫病」,而是更有人性、以人為本位去照顧每個人的健康。

盧佳文指出,社區見習讓她收穫很多,建議「社區醫療課程」可分兩階段執行,除現行畢業後第一年外,大五、大六就可以安排深入社區,且時間可增長為一至二個月,看得更多、了解愈深,將有助於日後站到第一線獨當一面。

陳錦煌指出,透過一般醫學訓練的社區課程,讓新生代醫師了解基層各行各業特有的生活習慣,如果帶領人或團體用心、新科醫生有心,相信可以激出火花,讓這群即將在專業領域發光發亮的年輕醫師,體認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重要,進而實踐預防醫學精神,跳脫有病治病的醫院訓練。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