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智庫:美應盡力對台消費者保證牛肉安全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29日專電)台灣放寬美國牛肉進口引發爭議,消息傳到美國,一些台灣問題專家認為,美國官員此時應避免一些無謂的發言,應盡力拿出科學證據,對台灣消費者保證美國牛肉安全無虞。

前國務院副發言人、史汀生中心(Henry L.Stimson Center)東亞研究室主任容安瀾(AlanRomberg)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食品安全本來就是非常敏感的議題。不只台灣,全世界任何國家都一樣,對開放曾經發生問題的農產品進口,一定特別敏感。因此,台灣民眾對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感到緊張,並不令人意外。

他說,台灣民眾要求政府對進口產品的品質嚴格把關,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只牛肉,汽車、玩具、化妝品、電器品、衣服等等的進口,都必須符合國際標準,才能准許進口。

容安瀾表示,他相信美台雙方有關放寬牛肉進口的談判,是基於科學證據。但更重要的是,要使消費大眾相信科學證據,讓他們安心食用。

維吉尼亞州里契蒙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政治系主任王維正表示,美國政府,特別是美國在台協會(AIT),應該嚴正地向台灣消費大眾保證,美國做為一個工業先進國家,一定會對出口產品嚴格把關,不可能准許有問題的牛肉出口。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ton)日前(比較美國牛肉與台灣機車)的談話,已引起負面反應。在此敏感時刻,美方的話應該講得越少越好。

對於有台灣民眾不滿政府屈服於美國壓力,王維正說,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談判農產品進口,本來就是很辛苦的事。

已開發國家像美國和歐盟,政府通常投下大量資金支持本國農業,並以政府的力量傾全力向海外市場推銷本國農產品,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外國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這正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回合(DohaRound)談判屢次失敗的主要原因。

他說,這次台美牛肉談判之所以引起極大爭議,主要是一般民眾感覺到美國使用高壓力量,在民眾對美國牛肉一些部位的安全仍有疑慮的情況下,硬要台灣開放市場。而在過程中,台灣民眾並未感受到美方對台灣在其他方面作出適當的讓步。

不過王維正說,台灣出現反對聲浪,對台灣執政當局而言,其實不見得是麻煩,有時反而是助力。   
他認為,台灣當局在全力向消費者保證不會以民眾健康作為交換條件之餘,應適當使用這股反對力量,要求美方作出合理的回饋,例如恢復中美貿易暨投資諮商原則與程序架構協定(TIFA)談判、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派內閣級經貿官員訪台等,讓台灣老百姓覺得政府不是完全處於談判下風。

另一位台灣問題專家、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唐耐心(Nancy Tucker)說,台灣放寬美國牛肉進口,其實是一種無奈。台灣如果要與美國談判簽訂FTA,一定要開放農產品市場,牛肉只是其中一個項目。因此重點不在是否開放,而在產品是否安全。

對於台灣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美國牛絞肉、內臟不會出現在台灣市面,若有人申請進口,衛生署會依據相關法律審查,「不同意他們進口」,容安瀾說,既然兩國已達成協議,他相信台灣當局會履行承諾。技術性封殺,可能反而會增加民眾的安全疑慮。

王維正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會員國間簽署協議後,再以技術性方式封殺,是不被允許的。台灣方面可以做的是,執行極為嚴格的把關動作,給美國業者壓力,使他們不敢輕忽產品安全,以免再度失去好不容易爭取重新開放的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