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速吸金 威脅亞洲

標籤:

【大紀元10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Banyan Tree悅榕集團總裁何光平5日表示,亞洲地區雖然受惠於中國的崛起,但也正遭受中國嚴重的威脅。

他並對台灣企業提出警語說,台商若只看到中國市場,仍著眼於低廉的生產成本卻無法創造自有品牌,競爭力將在五至十年後喪失,呼籲台商在赴中國發展的同時,應以中國作為進軍全球的跳板,「跳進全世界」。

*大量生產廉價品 造成排擠效應*

Banyan Tree悅榕集團,目前在全球二十三個國家擁有五十五間旅館,創辦人何光平於2008年,獲得頒贈「年度最佳企業總裁」。中國信託經濟論壇5日邀請何光平主講,對亞洲企業如何面對未來競爭,進行經驗分享。

何光平指出,中國在經濟快速成長後,中產階級的確愈來愈有錢,消費力驚人,但中國製造業大量生產低價商品,卻讓亞洲各國受到全面影響。

他引述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自一九九七年開始,因為中國製造業的大量製造、傾銷低價商品,使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成長率,每年以三.五%的幅度衰退,且報告對未來相當悲觀,認為「中國將會持續造成東南亞的衰退,而非繁榮」。

不能只代工 台商應建立全球品牌

何光平解釋說,過去亞洲地區以成本為基礎的代工模式,形成的代工「價值鍊」,依生產成本的高低,依序為台灣、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中南半島,但中國崛起後,價值鍊已遭破壞。

何光平指出,剛開始中國只瓜分最低階市場的代工業務,但歐美投資者隨即發現,只要投資中國,就可與各階層的代工市場直接競爭,導致中國市場吸走四分之三的歐美投資、只剩四分之一流入東南亞各國,不但出現排擠效應,東南亞的價值鍊也遭破壞。

何光平指出,中國的生產成本,相當於美國的十分之一、台灣的四分之一,許多台灣業者因此至中國設廠生產,但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微晶片、家電製造者,他預言,中國的技術、管理模式,會很快速的進步,台商如只求當地的低廉生產成本,五至十年後,將完全喪失競爭力。

何光平說,台灣企業不能只侷限於代工,而是要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設法建立全球品牌,不能只把自己視為「台灣的公司」,應該是「台灣發跡」「、「立足台灣」的公司。

對已在中國設廠的台商,何光平提醒,千萬不要做「量很大、技術低」的生意,要善用中國的五年優惠期,優惠期內,找到利基產品、建立自身品牌,將中國視為進軍全球的跳板,跳進全球市場,做全世界的生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價格低有保障  小筆電中國市場正夯
簽兩岸ECFA 學者︰台灣葬送競爭力
中國工信部:不再強制安裝「綠壩」
外電:中國政治週期加劇資產泡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